羅馬設立紀念館

期數
3571
刊登日期
2012.07.27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7 月 29 日

(天亞社編譯)從被謀殺的巴基斯坦政府部長的《聖經》到遭暗殺的聖薩爾瓦多總主教的祈禱手冊,羅馬一座教堂建造了一個紀念當代殉道者的特別紀念館。

在非洲反基督徒的暴行中,聖巴爾多祿茂大殿的遺物在過去一個世紀以來,成為世界各地成千上萬基督徒為信仰而遇害的深刻見證。

建議最初由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一九九三年提出,現在該古老的教堂吸引了源源不絕的朝聖者,他們向這些天主教、東正教及不同基督教派的致命者表達敬意。

三十名伊拉克人組成的團體在最近一次朝聖中,來到加尼神父(Raghi Ghani)的祭帶前祈禱。他於二OO七年在摩蘇爾遇害。

友善的堂區神父羅馬諾(Angelo Romano),亦是羅馬的聖艾智德團體成員。他接待了這些朝聖者。

羅馬諾神父說:「你們正處於一個困難的時期,我們為你們祈禱。致命者的鮮血不會白流。」

一些波蘭朝聖者在另一天,來到遭共產黨囚禁的受害者壁龕前祈禱。其他壁龕為墨西哥和西班牙內戰及納粹主義的受害者而設。

為波蘭移民服務的基督會安傑伊(Andrzej)神父說:「這座教堂因有數以百計殉道者的遺物而顯得重要。」

「這些致命者對我們及所有基督徒來說是現世的一個標記。現在我們要成為見證者,為耶穌基督作見證。」

美國遊客奧康納(Sean O’Connor)在教堂點燃蠟燭後說:「紀念那些壯烈犧牲了的殉道者很重要。」

近期獲得的遺物是一塊使波比耶烏什科神父(Jerzy Popieluszko)身體下沉的石頭。這位波蘭團結工會運動的神師於一九八四年遭秘密警察殺害後被扔到河裡。

在眾多令人印象深刻的遺物中,陳列著意大利籍斯戈爾巴蒂修女(Leonella Sgorbati)的十字架。她於二OO六年在摩加迪沙遇害。她的伊斯蘭教徒司機馬哈茂德(Mohammed Mahamud)試圖保護修女時亦中槍身亡。


據稱,她的臨終遺言是:「寬恕,寬恕。」

滿臉鬍鬚的羅馬諾神父經常到非洲從事救援工作。他指出,斯戈爾巴蒂的事跡是「基督徒與伊斯蘭徒之間愛的標記」。

其中一位最引人注目的致命者是聖薩爾瓦多總教區羅美洛總主教(Oscar Romero,或譯羅慕洛)總主教。他於一九八O年譴責迫害本國基督徒及左翼分子的行為,其後在舉行彌撒時遇刺。

最新獲得的遺物是屬於巴蒂(Shahbaz Bhatti)的《聖經》。這位巴基斯坦少數派部長是位基督徒,去年被其保鏢殺害。

紀念館還包括一封來自法國修士德謝爾熱(Christian de Cherge)的信。他和六位同會修士於一九九六年在亞爾及利亞被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殺害。這些隱修士的事跡被拍成電影後於二O一O年在法國放映。

羅馬諾神父說,致命者是教會歷史中的「瑰寶」,亦能讓信徒「重新發現精神遺產的合一」。他說:「他們並不想犧牲,但卻跟隨基督走到最後。」

紀念館的遺物由致命者的親友、所屬團體的成員或當地主教提供,包括具有紀念意義的聖像、十字架、玫瑰念珠、聖爵及遺書。

一個網站〈www.sanbartolomeo.org〉已為遺物一一作記錄,教堂因藏量增加,正在整修地下室來儲存部分收藏。

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九八年成立「新致命者委員會」,成員在該教堂開會,並在首兩年內收到一萬二千五百件展品。

羅馬諾神父說:「面紗在巨大的現實前被揭開。二十世紀因著共產主義及納粹主義,比以往任何時代有更多殉道者。」暴力仍在發生,因許多舊衝突的創傷還未復原。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