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學生炎夏上街
(本報訊)數以萬計的家長和學生七月二十九日在酷熱天氣下遊行請願,要求政府撤回「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有神父提出要培訓教師讓他們更了解公民教育。
當日請願人士先在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集會,他們在「酷熱天氣警告」下花上三至四小時,遊行往中環政府總部。警方指高峰時請願人士達三萬二千人。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基督徒學會等是遊行主辦單位「民間反對國民教育科大聯盟」的成員。
對於請願人士的要求,政府重申不會撤回國民教育,但會設立委員會以釋公眾疑慮。
遊行前,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接受傳媒訪問,表示國民教育科備受爭議,當局應撤回有關指引再作諮詢。
對於「德育與國民教育科」的前景,宗教社會學者陳滿鴻神父七月三十日對本報指出,宗教團體當著力培訓教師,以推廣公民教育此議題。
「國民教育一詞經目前的推銷手法,以及巿民的反彈,已經包袱太多。做些課程微調工作是沒有多大意義的,我們該強調『校本課程設計』的權利,以天主教對『國家』的訓導內容作為主調,並且按教學內容為這科正名——至少在校內正名。」
培育教師 熟悉公民教育議題
本身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教會顧問的陳滿鴻說:「很多人已指出,通識科的國情教育部份可以涵蓋國民教育,且教區去年也反對把這科作為獨立科目。目前兩科相當重叠,而且『德育』又與宗教課重叠,要浪費老師很多時間去設計及區分。其實為所有宗教辦學團體,都要解決三科有重叠傾向的問題。」
「每一個宗教團體的當務之急是培育老師,讓前線教育工作者學習其宗教對國家、公民權利和責任、國家職權範圍、國際公民、各政制之優點和局限......等議題的教導。」他說。
信徒方面,陳滿鴻說:「教徒所做的事,該雙管齊下,第一,趁此機會認識自己宗教教導之特點,並與其他宗教對話,互通資料;第二,由於宗教科及通識科已足夠,原則上沒有需要把不必要的負擔加在老師及學生身上。為公義地對教育工作者,巿民該『企硬』,反對德育及國民教育之設立。政府的手段是打消耗戰及採拖延戰術,我們要奉陪到底。」
剛於七月下旬由信徒自發組成的「天主教教育監察組」也有參加七月二十九日的遊行,成員鍾威龍說,希望借此表達教徒關注天主教學校對國民教育科的回應,並要求政府撤回此國民教育科。
鍾威龍七月三十日對本報說,教會的社會訓導已涵蓋普世價值的元素,「若教師把社會訓導的精神融入在公民及德育教育當中;加上透過中國歷史科去讓學生認識中國,那便無須新增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