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艾與甘蜜】選擇留下

期數
3575
刊登日期
2012.08.24
作者
楊鳴章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8 月 26 日

人最大的致命傷就是有自由。我們能選擇,因此可以率性而為、逆天行事、甚至自趨滅亡。花、鳥、魚、蟲不會如此,因為它們只能按照造物主的指引而生活,不會選擇,因此沒有煩惱。但人生存在最可貴的也是有自由,我們能選擇行善而不行惡,否則美善有何價值可言?

今天的第一篇讀經《若蘇厄書》記述,若蘇厄命令以色列民眾選擇。他們是怎樣選擇的?是憑空或擲毫決定?「百姓回答說:『我們絕對不願背棄上主,去事奉其他的神!因為上主是我們的天主,是他領我們和我們的祖先出離了埃及地,為奴之家,在我們眼前行了那些絕大的神跡,在我們所走的一切路上,在我們所經過的一切民族中,始終保護了我們。為此,我們必要事奉上主,因為他是我們的天主。』」(蘇廿四16—18)原來回顧歷史、展望將來,就是他們選擇的基礎。當他們選擇上主時,也就是上主在歷史中選擇了他們。


玉壘浮雲變古今,在我們生命歷程中遇到考驗時,我們能投靠的是誰?《若望福音》中,主的話觸動人心,使人真正體會到成長的方向和力量 ── 在權力、利慾薰心時,醍醐灌頂、警惕譴責我們;在失望、潦倒時,安慰及賦予我們希望;在偏離正道時仍呼喚、尋找我們。祂的話就是神,就是生命。

一連五主日論及生命的食糧,今主日讀到了結局篇。我們要謹記:(一),跟隨主不能只停留於片刻熱情,這也可引伸至我們每日的善行。(二),追隨主,做主所做的,並不需要我們連主的一份也做了。信主和為主工作,可以是風、馬、牛兩碼子不同的事。我們需要做的,是越過我們淺薄狹隘的思維,投入主浩瀚無邊的大愛,才會看到真正的奇跡、領悟到信仰的恩寵。(三),愛主豈能不愛主的教會?接受主豈能不接受祂要我們遵行的教訓?接受教訓豈能只接受我們愛受、容易接受的?(四),信仰不是麻醉藥,祈禱不是避難所,是我們領受了仍須前行的生命食糧。(五),一生中我們儘多沖擊、考驗,但都只是引導我們投向主的誘因;求吧、求吧,但祈禱仍只是個過程,天主才是終點。

人生活中最大的陷阱就是:沒有從主的教訓中深切反省,或是反省後,沒讓祂在我人內生活,讓我人在祂內成長;因為沒有堅持到底,所以最終放棄了主,錯失了一切恩寵指向的奧秘。《若蘇厄》綜合以民的救恩史,談的是歷史,但指向的是未來的路。《若望》記述「十二人」選擇留下,不是因為他們洞悉一切奧秘、或信仰上已達於完備,或許也不是不覺得主說的話有些生硬,而是因為經歷了主的愛,所以信靠;因為信靠,所以接受祂的教訓,儘管也有點不甚了了。好像我們愛自己的兒女,不是因為實證他們將來會孝愛、會成材,而是簡單地因為愛而信,因為信而更深愛。聖經是神命聖德成長的歷史,不只是讀,更要體會、並且要浸淫在主的教訓和慈愛中、才能看到主的偉大工程。門徒當中,許多感到「這話生硬」,聽不入耳,「從此有許多人退去了,不再同他往來」。多麼可惜?

主說的話儘管生硬,但祂是認真的,不是用來唬人。看祂的工作、聽祂的教誨,生硬中也一定有其重要性:在特定的時空中,會發揮出巨大的作用,挑戰我們腦袋中一些既成思想和行為,邀請我們解除心靈武裝,欣然接納,被真理攫取,並且身體力行。面對生硬、一時難以理解的教誨,不少人會退縮;但聽從的人,才會接觸生命。「我應該要怎樣報謝上主,謝他賜給我的一切恩佑?我要舉起救恩的杯爵,我要呼籲上主的名號,我要在眾百姓面前,向上主還我的誓願!」(詠一一六12—14)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