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聞問切】解讀食物營養標籤

期數
3575
刊登日期
2012.08.24
作者
黃宗顯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8 月 26 日

大部份人到超級巿場買食品時,覺得合適或想吃便買了,不會仔細觀察產品背後的食物營養標籤。只有某些人才會特別留意那個標籤,例如正在積極減肥的人、患上飲食失調症的人和一些在飲食上有特殊需要的人。

很多人沒有看營養標籤的習慣,所以當有需要時,便不懂得怎樣閱讀其中的資料。其實,要從健康角度去選擇食物,參考營養標籤是很有用的,以下說說怎樣看營養標籤。

一個營養標籤,包括了以下資料:能量(Energy)和七種營養素的分量、總脂肪(Total Fat)、飽和脂肪(Saturated Fat)、反式脂肪(Trans Fat)、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糖(Sugars)、鈉(Sodium)和蛋白質(Protein),有些更包括膳食纖維、維他命和礦物質的含量。

首先,要看標示中的分量是以每一百克(毫升)、每一包裝、或每一食用分量計算。例如一瓶意大利粉醬,標明可供四人食用,如標籤以每一食用分量計算,能量和營養素含量應以食物重量的四分一計算。需要注意,每一食用分量是指每次慣常食用之量,由食品製造商釐定,其實沒有標準。如以上的意大利粉醬,可能足夠六人吃的,所以在計算營養分量時可作調整。當購買外地包裝食品時,須留意外國人的飲食習慣如進食分量,可能跟中國人不同,所以營養攝取量也會有異。

每個食物的能量,以千卡路里或千焦耳為單位;成分方面,都有一個數值,以公制單位計算,固體食物用克,液體食物用毫升,經過計算這些資料後,便可知道進食某食品健康與否。一個普通成年人,每天大概攝取二千卡路里。有肥胖症人士,不應選擇可攝取過多能量的食品。此外,總脂肪、飽和脂肪、反式脂肪、膽固醇、糖或鈉成分較高的,不應吃太多;如吃的食品沒有膳食纖維,便應在其他食物中攝取,以達致均衡的飲食。

另外,有些食物製造商,會在標籤上顯示營養素參考值百分比(% NRV, Nutrient Reference Value),香港正在應用一套中國營養素參考值,對身體有益的營養素如膳食纖維,可選擇百分比較高的;應該限制攝取量的營養素如總脂肪,建議挑選百分比較低的食品。

善用營養標籤,選擇有益食物,能促進身體健康。

 

[email protected]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