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艾與甘蜜】親近天主
天下所有的民族不都是由唯一的造物主所創造的嗎?為甚麼唯獨以色列民能稱為選民,而不是埃及、巴比倫或客納罕地的人民?這固然是因為天主選了以色列成為基督降生的搖籃,但也是以民在各種艱辛苦難中,仍對主堅持不捨的信念、體驗和反省的結果。這好比曾從極大災難中,僥倖活存過來的人,感到上主特別憐憫他,來請神父代獻聖祭。他說:「我的生命、我的每一天都將是謝恩,我祈求主讓我常記憶,在萬千不該死的人中,祂獨讓我存活下來。我求祂助佑我能把這信息生活出來。」
梅瑟勸勉人民說:「你們要謹守遵行,因為這樣,在萬民眼中,纔能顯出你們的智慧和見識。他們一聽到這一切法令,必會說:『這實在是一個有智慧,有見識的大民族!』有那個大民族的神這樣接近他們,如同上主我們的天主,在我們每次呼求他時,這樣親近我們呢?」(申四6—7)要認識天主的存在並不太難,就好像人們來到荒島探察,在島中林木深處,竟發現遺有一隻手錶,因而相信曾有人到過這荒島;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人體結構的精密緊扣,更令人拍案稱奇;四季的運行、宇宙的奧妙,難道都是偶然的嗎?許多自稱無神論者,其實心底深處都接受宇宙間,實在有一種無限大的智慧、能量存在。這不是已在某程度上相信有神嗎?可是信了又如何?他們以後怎樣生活?要認識天主並不難,願謹守遵行誡命才重要,否則信仰會變得空洞無力;然而,更重要的是能體會天主的「親近」,願意接受邀請,進入天主的經驗中,也讓這份經驗貫通我人的生命。
《雅各伯書》今日開端明言:「一切美好的贈與,一切完善的恩賜,都是從上、從光明之父降下來的,在他內沒有變化或轉動的陰影。」(雅一17)深信這句話也可以倒轉來讀,且能讓我們反省更深:「在光明之父內沒有變化或轉動的陰影,一切由祂從上賜下來的,都是美好的贈與和完美的恩賜。」全能仁慈的父豈能降災、豈會在我人身上行無聊之事?我們固然會遇上困難,但正是這些困難才能幫助我們在祂內成長,否則我們的心田可能會雜草蔓生、隨意亂長。我們可能會遭受打擊,甚至喪命,但只要我們堅信,唯獨在祂內才是永恆,世間的一切都會過去,還有甚麼值得我們驚恐?連風浪都是祂計劃的一部份,因此祂說:「放心!是我。不要怕。」(谷六50)對愛護我們的人,我們當然要感恩;對一切傷害我們、使我們難過的人和事,我們何嘗不需要感恩?正是這一切,才使我們如玉之被琢磨、如孩童之學行。琢磨是痛苦的,學行會跌倒,但這些痛苦和跌倒的經驗,原來是上天的禮物,不能只以偶然、自然、理所當然等視之。
一個人接受及珍視一份禮物,除了關乎它的價值,更重要的因為送贈者的心意。福音中耶穌與法利塞人之間的爭執,常是因為他們心靈的閉塞。前人的法律原意是為保護他們免受毒害,但他們竟然可以扭曲至障礙人接受天主救恩的絆腳石。伯多祿不是接受過這樣的指示嗎?「天主稱為潔淨的,你不可稱為污穢!」(宗十15)保祿也曾說過:「總不可使弟兄失足或跌倒。在耶穌基督內,我知道,並深信:沒有甚麼本身是不潔的;除非有人想什麼是不潔的,那東西為他才是不潔的。」(羅十四13—14)可是人的心常會停留於法律條文,連實踐也是浮淺、表面的。我們的信仰必須穿越條文,我們的實踐必須不止於因循,我們的心必須體會到天主的親近,才能進入天主的經驗。否則依撒意亞先知的話,何嘗不能被引用於我們身上:「這民族用嘴唇尊敬我,他們的心,卻遠離我。他們恭敬我,也是虛假的,因為他們所講授的教義,是人的規律。」(谷七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