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委會與民間團體

期數
3577
刊登日期
2012.09.07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9 月 09 日

(本報訊)「民間反對國民教育科大聯盟」九月四日第六天在中環政府總部門外集會,要求撤回德育及國民教育科。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執行秘書陳麗娜九月三日對本報說,公民教育應維護香港固有核心價值,即普世價值與尊重多元,新科目卻未能回應社會需要。正委會是「民間反對國民教育科大聯盟」成員。

聯盟由包括學民思潮、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等多個民間團體組成。

「民間所擔心的,是國民教育科有機會損害香港社會的核心價值。」她說,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觀念偏狹,有將國與黨混為一談之嫌。她指公民教育應容讓青年批評及反思國家現況,正視事實,而香港社會亦需要公民教育多於國民教育,以維護香港一直珍惜的核心價值。

她指不少國家的國民教育已非停留於傳遞民族觀念,而是涵蓋公民權利和普世價值,她以美國為例,學校公民教育既介紹本國歷史和憲法精神,亦強調公民權利。她說普世關懷亦與基督信仰吻合,「所有人都是天父的兒女」。

她說正委會將於九月二十三日天主教「教育日」舉辦研討會,與信徒進一步討論國民教育課題。

學民思潮與多個民間團體亦於九月一日在政府總部舉行「公民教育開學禮」,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等多個民間團體設置攤位分享公民教育理念。開學禮上,基督宗教牧者及修道人亦有上台發言。

有份上台發言的方濟會正義和平組伍維烈修士九月四日稱,回歸後港人需要時間探索自我身份,不應透過國民教育科強加於青年身上。「這身份認同非一朝一夕可形成,社會不能把『面具』強加於每個人身上,造出倒模的國民面貌。」他說:「二十一世紀的香港人、中國人應是甚麼樣子,非人云亦云,應讓社會由下而上去塑造。」

伍維烈說,不贊成「一刀切」讓國民教育獨立成科,事實上學校一直透過中文、中史、通識和集會等帶出德育及國民教育,公教學校的宗教與德育課程亦具備這幅度,也指向普世價值和美善、公民權利。

學民思潮八月三十日起在政府總部正門進行「佔領」行動,要求當局正視民意,多名家長、學者和社會人士亦相繼接力絕食。

教育局要求小學最遲於二O一四至一五學年、中學於二O一五至一六學年推出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教區學校表明不贊成國民教育獨立成科。(鄧)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