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聞問切】廣泛性焦慮症
香港最普遍的情緒病,就是焦慮症。而焦慮症也有很多類別,如驚恐症、恐懼症、廣場恐懼症、社交恐懼症(社交焦慮症)、創傷後壓力心理障礙症,還有最常見的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廣泛性焦慮症一詞,包括「廣泛性」及「焦慮症」兩部份,「廣泛性」是指情況可以隨時發生在任何情況下,不會只出現在一些特定環境下。當人遇到壓力時,有機會感到緊張和焦慮,這是可以接受的,但當情況持續或變得嚴重時,那便可被界定為病態,即是「焦慮症」。
要診斷某人是否患上廣泛性焦慮症,醫生絕不是純粹憑藉主觀判斷,而是根據一些客觀的診斷指引,例如世界衛生組織出版的「國際疾病傷害及死因分類標準」(第十版)(The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 10th Revision (ICD-10))或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
以上兩個診斷指引,其實內容差不多,就以世界衛生組織的為例,廣泛性焦慮症是對每天發生的事情表現明顯的緊張和擔憂的情況,持續六個月或以上,另外有以下一些自主神經的病徵,包括心跳加速、流汗、手震和口乾。另外也要出現其他的病徵,例如呼吸困難、吞嚥困難、胸口不適或疼痛、嘔心或肚子不適、感到很熱或很冷、麻痺、肌肉拉緊或疼痛、坐立不安和不能放鬆、感到喉嚨有個東西、感到常在邊緣、頭暈、感到周圍的事物或自己不真實、感到失去控制、懼怕死亡、對輕微刺激產生很大反應、難以集中專注力、持續的容易激動和難以入睡。
見到列舉了超過二十個的病徵,一般人都會認為廣泛性焦慮症一定是十分嚴重的精神障礙,其實要作出這個診斷,並不需患者出現所有病徵,不同患者的嚴重程度都有不同,有些在病徵的影響下還可如常生活,有些則不能進行活動和工作。
另外,在這一列的病徵中,可見有不少跟身體不同系統有關,例如心跳加快、胸口疼痛、呼吸困難等,假如某人首先出現這些病徵,可會以為自己的心臟出現問題,普通科醫生找不出原因,便可能轉介至心臟科專科醫生,然後又是一系列的檢查如血液測試、X光、心電圖、運動心電圖、心臟超聲波等,最後的結論是心臟功能正常,但也找不到引致胸口不適的原因。
最後,經過轉介再轉介,個案到了精神科醫生那裏,才發現那人原來患上了廣泛性焦慮症,胸口不適原來跟焦慮症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