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愛
前一陣子,太太偶一動念,來一個健康晚餐,自然就免不了要弄一盤沙律。蘋果奇異果火龍果並列桌上,女兒興致勃勃,要求幫忙。太太遞給她一把水果刀,還未叮囑,一反手,在小指頭上,劃出一道淺淺的血痕。頭一遭遇上「刀傷」,女兒即時嚎啕大哭,太太和我都加以安慰,但是女兒還是哭個不停。在這一刻,我在想,「浪子回頭」中的父親,真的不易為。
關於「浪子回頭」的父親,一般的讚揚都指向他的無盡寬容,即使兒子棄自己而遠去,他仍然每日倚門而望,希望小兒子可以回來,並且在小兒子潦倒歸來時,不加以斥責,反而慶祝。但是,為今天的父母來說,我們是否更應該留意到,父親願意讓子女選擇的勇氣呢?
在福音中是這樣說:「那小的向父親說:父親,請把我應得的一份家產給我罷!父親遂把產業給他們分開了。」(路十五12)為中國人來說,要求分家是大逆不道的事情;為香港的父母來說,就可能擔心兒子受騙、亂花錢、欠投資意識等等。我們很難想像,一個父親願意讓自己的兒子,就這樣拿去那份財富,揚長而去。
但是想深一層,這不就是父母對子女應有的態度嗎?當子女日漸成長,開始有自己的意志,即使他們的想法並不成熟,父母不是也要開始曉得尊重一個獨立的生命嗎?如果說兒子沒有爸爸這種成熟,兒子就不應自己作選擇,那麼,在天主的眼中,我們都是永不完美的個體,但祂仍然願意接受這些經常虧負其愛的人類,原因很簡單,是一份深厚的愛,讓祂給予我們自由,並且如同那位父親一樣,在兒子一敗塗地後,仍然這麼愛他、接納他。
這就是由愛而生的自由,而不是形式上的自由。我可以想像到,一個父親可能容易讓子女自由地選這選那,但是到子女發現自己選擇錯誤後,父親往往洋洋得意地說:「我一早已經說不成啦!」但是,浪子回頭中的父親,從沒有批判兒子的選擇,因為愛,因為無論你是怎樣的模樣,天父仍然是愛你。
德蘭修女曾經說過:懷?大愛做小事。這是父母的根本。下一回,子女要亂來時,不要事先禁止或事後批判,不妨用一份愛,我相信,子女會明白,並且由心出發,作出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