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波蘭朝聖之旅(二)

期數
3579
刊登日期
2012.09.21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9 月 23 日

【續上期】
朝聖團於八月十六日到奧斯維辛集中營參觀,陳日君樞機在未到集中營前,提醒各人須抱著尊敬而肅穆的心,因為這裡曾有無數的人進行「全燔祭」,他們一起與耶穌擔起十字架,進行這個救贖工程;各人帶著沉鬱的心情,到這個埋葬了逾百萬人性命的地方。

其中最震撼的,莫過於這裡展覽出的七噸被殺害的人的頭髮和種種他們的日用品,無聲申訴出這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希特拉領導的納粹黨所發動的大屠殺滅絕。估計有一百一十萬人在此集中營中被毒氣、槍擊等極刑所殺害,其中逾九成遇害者為猶太人。

波蘭籍講解員沉痛地講解集中營的歷史,這份工作為她確是沉重困難不已,每此的憶述都勾起其傷疤;但她知道,自己有責任將這歷史不斷覆述,以提醒世界戰爭的恐怖、人性驕傲所會帶來的災禍。

有團友感慨表示:「為何當我們仍未看到天堂時,卻已有人在世間築起地獄?」亦有人問講解員,為集中營內的人來說,被立刻處決或自殺是否比在營中受盡折磨才死更好;惟講解員表示,被囚者很多也是因著為再見家人一面而仍有希望,堅持下去;事實上,真的有人因此信念而活著離開集中營,堅守到最後看見家人的一刻。

陳樞機分享說,邪惡是會一步步引領人進入更黑暗的地方,故「人必須要有崇高理想」;他希望年輕一代能汲取歷史的教訓,「人類可以寬恕惡行,但不應忘記。」他說:「類似事情可能會繼續發生,但我們必須珍惜真理;如六四天安門事件一般,我們不是要去仇恨,但在歷史面前,應有真誠的悔改。」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曾於《回憶與認同》描述自己故鄉逢遭此苦難的感受:「沒有一種惡,天主不能由其中造出更大的善;也沒有一種苦難,天主不能轉化為通往祂的道路……那些受到計劃性的邪惡行為所壓迫的人,基督和十字架是他們僅有的心靈自衛之源,也是他們得勝的保證。」

教宗又引述方濟會高比神父(M. Kolbe)一九四一年於集中營的犧牲,正正能表現出無私的愛如何戰勝邪惡。波蘭籍的高比神父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與其他猶太人一起被遣送到集中營。他於集中營中繼續其牧民工作,與被囚者一起祈禱、聽告解,在絕望、看不到將來的環境中鼓勵他們。

高比神父更將耶穌愛人的誡命達到極致,他捨身代替一位有妻子小孩的男人,甘願承受被餓死的極刑,正如耶穌所說:「人若為自己的朋友捨掉生命,再沒有比這更偉大的愛情了。」(若十五13)高比神父真正的做到了。他捱餓兩星期後仍生存,最後被注射毒針而死。

朝聖團有幸於八月十四日,即聖高比的瞻禮日到高比神父曾居住、於涅波卡拉(Niepolalanow)的方濟會院及靈修中心奉獻彌撒。聖高比雖然不是因捍衛信仰而死,卻是因出於愛德並遵行耶穌福音而犧牲。陳日君樞機指聖人如高比神父是天主送給教會的禮物:「他完全做到了『愛人如己,愛到極點』。」

波蘭於九六六年起將天主教列為國教,現全國人口約九成五是羅馬天主教徒。波蘭於一七七二、一七九三及一七九五年曾被俄羅斯、普魯士及奧地利三次瓜分;雖然於一九一八年取得獨立並成立共和國,惟於一九三九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被德國和蘇聯兩國同時入侵;四五年並爆發了華沙起義;二戰時期約六百萬波蘭人喪生。

就是這些令人傷痛的歷史和數字,令波蘭人更團結、更愛自己的國家、更以自己是波蘭人為榮,因為所有皆得來不易。正如若望保祿二世一樣,他常說:「我希望以波蘭人的身份服務教會,因為是波蘭的文化、宗教與傳統培育我去擔任這牧職。」(鄒)

 



傅天娜修女(St. Faustina)

朝聖團於八月二十日到瓦蓋夫尼(Lagiewniki)救主慈悲朝聖地。波蘭籍傅天娜修女透過耶穌一九三一年起顯現給她的神視,宣佈救主慈悲(Divine Mercy)這信息。

修女於一九○五年出生,與若望保祿二世(生於一九二O年)為同時代的人。她二十歲加入華沙仁慈之母女修會,十三年來雖只負責煮食、守門等單調工作,卻因著透過神視能接觸耶穌而滿載恩寵。修女於一九三八年因肺結核在克拉科夫逝世;她一生致力宣講救主慈悲並推廣其敬禮。

若望保祿於二OOO年四月三十日冊封傅天娜修女為聖品,更定復活期第二主日為「救主慈悲主日」。而對於修女在耶穌引領下所寫成的《靈修日記》,若望保祿稱日記裡所描述耶穌的無限仁慈正是對處於痛苦的波蘭民族,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倖存者的安慰;而修女帶來的救主慈悲信息直到現在仍為人帶來希望。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