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筆容辭】講真話、做真人

期數
3580
刊登日期
2012.09.28
作者
集 思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9 月 30 日

「家長其實是很疲倦的一群人。為撐起一個家,工作已忙得要死。回到家裏能有空摟摟孩子,聽聽他們在學校有何遭遇,已心滿意足了。為孩子找到一間不錯的學校,便相信老師有能力和責任教好他。教他待人處事,做父母當然責無旁貸。但學校課程,家長哪有閒去管?我們又哪裏懂得管?」這段說話是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一位家長的說話,但將會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卻令到許多家長、教師、學生和市民紛紛在大熱天走上街頭反對,而天主教教區也表示不推行此科。

當中最令眾人擔心的是《德育及國民教育課程》所指的「國家」,其實是一個特定的政權,即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並非一般意義的國家,如果教學只涉及一個現實中的政權,將它視為國家的全部,並培養學生的情意和認同,過程中卻缺乏對國家的概念充份認知和理解,難怪有政治灌輸或「洗腦」的批評。

事實上,培育學生擁有普世價值、人文關懷及關心國家人民福祉的公民遠較特區政府所謂的國民來得緊要。因為公民教育不單強調人民對國家的責任,亦包含了人民的權利和國家的責任,這包括了人文價值:關愛、平等、包容、勇氣、維護人權等。而國民教育則較狹窄,著重的是培育人民認識並實踐對國家的責任、建立人民對象徵國家的儀式、節慶和人物的正面感覺,例如對國旗和國歌的尊重,並要人民對與國策相違的人物、象徵和思想,產生負面的感覺。總而言之,要求國民在情感上百分百支持國家。

我們除了要以「情」來愛國,也要以「理性」來愛國。我們要培養青年人認識普世價值的珍貴,有批評政府,甚至反對政府的勇氣,以推動國家的進步,有中國心的世界公民。而不是盲目愛國、膜拜權力和金錢的民粹份子。要青年對國家有所認同,國家就要尊重人民,讓人民真正享有自由、法治、人權、民主,港人對國家的認同自然提升。

陳日君樞機在上周一個研討會中指出,天主教重視真理,要「講真話、做真人」。「國民」並非一個人的唯一或最重要身份,天主教會認為國家及其政府是一種組織和制度,其建立是為了維護人民的大眾福祉,「當政治團體致力創造一個人文環境,使得國民能真正享有人權,並滿全相應的義務這樣的政治團體才算落實大眾福祉。」(《教會社會訓導彙編》,389 節);人民愛國是自然的情感流露,是表達對政府的擁護支持,也是為讓其有效地服務人民。國家及政府如真正保障人民的福祉,自然會贏得人民的愛戴與支持,強行國民教育,只會扭曲學生的心智,令下一代盲從。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www.hkjp.or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