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青社手機軟件輔導

期數
3580
刊登日期
2012.09.28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9 月 30 日

(本報訊)協青社「機動網絡行者」項目最近再次獲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資助,透過智能手機軟件 WhatsApp 辨識高危青少年,以及提供適切服務。

協青社已透過相關資助提升「機動網絡行者」的服務,開創全港首個以時興社交媒體進行青少年介入服務的項目。該項目亦聘用曾有濫藥、加入黑社會經驗等的「過來人」成為「網絡大使」,藉以接觸高危青少年。協青年由慈幼會神父創辦,提供深宵外展等服務予青少年。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香港委員會八月十二日的國際青年日活動上(圖),協青社助理總幹事(外展服務)譚仲凱(圖左二)說,社工透過年輕人慣用的流動裝置及智能手機提供服務,更容易與他們建立關係,特別是高危女生:「青年人亦更願意 表達自己內心看法及疑難,令社工及工作人員更有效去掌握青年對象的危機狀態,提供及時的危機介入及轉介服務,協助他們脫離色情陷阱、沉溺上網、濫藥及黑社會等危機。」

協青社指出,新興的社交媒體較傳統的網絡平台讓社工容易接觸及幫助女青年,WhatsApp 的成效則立竿見影。

協青社蒲吧社工督導李慧琪說,WhatsApp使用者單對單對話,私隱度高,令女青年願意說出心底話。「有女青年透過WhatsApp 示有朋友未婚懷孕,欲尋求協助,亦有部份未成年的女青年透露於夜總會工作。」她說社工都是先跟當事人見過面,才跟他們運用WhatsApp 這智能手機工具溝通,雙方互相信任,讓他們較容易接觸到高危的女青年。

機動網絡行者於二OO九至一O年、一一至一二年期間,借助電郵和討論區等傳統網絡平台接觸逾三千四百名青年,發現女青年明顯較男青年不欲分享涉及敏感和私人的問題。願意談及「性╱感情」問題的青年中,女青年佔半數,至於談及「濫藥」問題的青年中,女青年只佔四成六。

該項目本年六月至七月接觸近四百四十人,當中六成四人透過WhatsApp 接觸,其次為聊天室、網上討論區及其他手機程式,發現社工透過社交媒體,增加與青年對話的機會,特別是女青年為多,有近六成半。其中八成九女青年願意談及「性╱感情」問題;七成四女生願談及「濫藥」問題。

另一方面,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香港委員會副主席紀文鳳於會上稱,社會必須關注本港兒童上網情況,當他們遇上危機時我們要第一時間介入並提供協助。(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