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廣場】教育是洗腦?
教育是洗腦。有人說不是,教育應該是讓學生學習獨立思考,不應盲從附和,但這獨立思考的倡議本身已是一種洗腦。教育學者 Paul Morris 指出,教育的目的不外乎四類 ── 社會經濟效益、學術理性、社會重構及以孩童為中心。香港、新加坡及美國等地的教育目的很明顯是社會經濟效益及學術理性,培育商界及政治精英;非洲及南美等地的教育目的當然是社會重構,培育學界長毛,為重新建構國家而努力;北歐國家的教育目的則是以孩童為中心,培育所有人,包括有特殊學習需要的,並以各孩童的特性出發去學習。頭三種教育目的都是百份百式的洗腦,不是嗎?經濟效益及學術理性的,會不斷灌輸你資本主義最無敵及書中自有黃金屋;社會重構的,會不斷灌輸你這個社會真的很不濟,要你來作出改變。以孩童為中心的,則相對輕微,只會告訴你,只要你想學,你就會學到值得學習的東西。因此,無論你屬那一類,你也跳不出「教育是洗腦」這個「魔咒」。
洗腦本身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你見過有學生投訴老師教他們「以禮待人」這句洗腦句子嗎?洗腦之所以出問題有三。一是語言,如果說教育是洗腦,一定很多人反對,因為洗腦二字比較負面,如改作灌輸,相對中性,比較容易接受。二是學生,要洗中學生腦真的不容易,全球一體化下,老師確實敵不過科技媒體,一件事件的真偽豈能在學校裡定案,社會傳媒影響人很深。第一屆中學文憑試放榜當天,我跟兩位畢業同學閒談國民教育,問他們「洗唔洗腦啊,細路!」他們均指出要洗他們腦談何容易,在堂上的他們都懂得裝出容易被洗腦的樣子。問題是理性,中學生發展了相對成熟的理性,小學生卻相對容易被染紅,甚至染黑。問題帶出第三點,老師。課程寫得如何好,老師的影響力不容忽視。老師的政治定位大多已定格,理性未成熟及思想未定格的小學生於定格學校及定格老師的日以繼夜,夜以繼日的洗滌下,白也會洗成黑。這正是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的憂慮。
我認為要確保學生不容易被染紅染黑,課程亦相當重要。所以我一直贊成宗教道德科跟國民教育科合併,既可保證國民教育課程可被天主教的信念包圍著(反洗腦),又可保證用天主教徒老師任教,走樣極有限。現在,政府要國民教育科獨立成科,教區亦要宗教道德科及國民教育科分家,但同時又要求國民教育科內容要有天主教信仰元素,這會是一件很困難的任務,因為公教老師人數日漸見少。
「人的教育是不可能的。」如果柏拉圖這說法是對的,洗腦同樣是不可能的。洗腦戰正式開展,教育從來都是一場戰爭。
作者為教會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