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通識】象人

期數
3582
刊登日期
2012.10.12
作者
王慧慈
主曆
主曆 2012 年 10 月 14 日

※   本片適用於高中通識科以下單元:
    單元一:個人成長及人際關係
    單元二:今日香港

十九世紀英國,馬戲班以展覽「怪物」為名,吸引大批群眾排隊入場,賽華斯醫生亦慕名前往。眾人被帶到一間陰暗斗室,衛生環境惡劣,只見容貌異常、被馬戲班班主稱為「象人」的男子瑟縮一角,供人肆意觀賞、批評和嘲笑,賽華斯醫生為此激動得淚流滿面。他邀請象人到其診所接受檢查,旁人紛紛投以懷疑及不友善目光。賽華斯醫生診斷象人患上罕見的退化症,導致全身長滿腫瘤,有關的病例震驚醫學界。賽華斯醫生發現象人曾接受教育,而且心地善良,待人彬彬有禮。兩人相處日久,漸漸建立起真摯的友誼。

故事改編自真人真事,文質彬彬的男主角因著遺傳病而導致面容扭曲,受盡別人的欺負和侮辱,最後得到醫學教授幫助,勇敢以真面目面對大眾,在生命中找到愛,重拾尊嚴和希望。影片藉此鞭撻以貌取人的生活態度,指出無知與嘲笑往往對他人造成難以磨滅的傷害。

今時今日,我們在公共汽車上的小銀幕,或是地鐵站的燈箱廣告,很容易便發現有關纖體及美容的宣傳,鋪天蓋地張貼男女藝人變身前後的照片,硬銷長相外表的重要,即「漂亮就是一切」的單一觀念。無可否認,美麗動人、整潔端莊的儀表確實可以給人留下良好印象,然而,人性上的善惡豈能單靠外表判斷。一個人若果只有漂亮的外表而缺乏內涵和修養,也是徒然。

賽華斯醫生亦承認,當初幫助象人,某程度是出於一己的私利,希望藉此建立聲名而已,後來為此向象人道歉。的確,願意為不相識的人無條件付出,可謂少之又少,當中包括人道主義工作者及維權律師,德蘭修女可以稱得上是當中的佼佼者:她創辦仁愛傳教女修會,以「照顧窮人中的窮人」作為座右銘,照顧貧苦大眾,特別是那些被社會遺棄的人。天主教的社會訓導亦提醒我們:「對那些最感無助的人,不論在哪一方面,作為他們的近人,積極為他們服務的責任尤其迫切。」(參看《天主教教理》第1932條)


討論問題:

 

  1. 你結交朋友時,首先會考慮甚麼因素?為甚麼?
  2. 你有否嘗試過被別人嘲笑?如有,你當時有甚麼感覺?
  3. 你認為外貌漂亮的人,會否較樣子平庸的人佔優?為甚麼?
  4. 你曾否試過幫助陌生人?(不論是金錢上或是各種形式)若有,請與大家分享。
  5. 你認為公理和正義是甚麼?
  6. 你認為在現今香港社會,能否找到公理和正義?為甚麼?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