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廣播電台停播 論者關注言論自由

期數
3584
刊登日期
2012.10.26
主曆
主曆 2012 年 10 月 28 日

(本報訊)香港首個數碼電台停止廣播,事件備受爭議,令人關心本地的言論自由狀況。

香港數碼廣播有限公司十月中停播電台節目,員工從十月十五至二十一日「義播」七天,更在政府總部門外集會,呼籲社會關注言論自由,並要求當局介入。電台成員指停播非因股東糾紛,而是政治打壓,他們亦公開一段有關股東對話的聲帶,稱事件涉及中聯辦壓力。

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十月二十一日致電該電台節目,表示擔心言論自由受損會令香港失去一國兩制,他期望市民關心言論自由問題。

陳樞機認為遏制言論自由「完全違反香港傳統,香港強點是大家都能思考、和平發表意見,如果這些都取消了,便失去了強點」。他說言論自由是香港人一起建設,沒有人想破壞它。

談到近年的言論空間,政治學者丁偉教授稱,電台停播引申到言論自由問題,他亦指傳媒九十年代已開始自我審查,回歸後情況更趨嚴重,這並不利於社會多元及集思廣益。「數碼電台停播引起關注是好事,讓人留意到言論自由此問題。」他說。

天主教徒丁偉十月二十二日對本報說,自我審查令媒體只停留於討論運作層面上的問題,避開批判及報導有關制度的根本問題,而目前敢於批判的報章亦只佔只少數。

另外,基督教《時代論壇》等團體在該電台有聯播節目《恩典時刻》,十月十七日節目義播期間,爭取復播人士與基督徒在直播室外舉行祈禱會。

時代壇論總編輯羅民威十月十日在該刊物網站發表文章,要求政府介入協調股東爭拗,以恢復廣播。他指「數碼廣播的出現,使大氣電波裡可使用的頻道大幅增加,為社會造就健康契機」,讓宗教團體和少數族裔有更多交流信息的渠道。

政府發言人十月二十日回應傳媒查詢時表示尊重言論自由,但指停播事件是股東間爭拗,當局不適宜干預廣播機構內部事務。

回歸以來,本地的言論和新聞自由一直備受關注,香港記者協會在本年年報中指出,雖然政府常說尊重表達自由和新聞自由,但事實並非如此。協會批評政府「不單設置重重關卡阻撓採訪,令傳媒難以有效監察它;更沒有就維護新聞自由採取任何行動」。(鄧)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