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間】大寫的「我」
我們都自稱「中國」人。從文化傳承的角度看,這裡面有何奧妙?「中」字原本的寫法有如在一塊地上插上一根棍子。初民每有大事,首領便會把表示族徽的旌旗(或權杖)插在曠野上,這便是「建中」。族群中人看見便得圍隴上來聽命而行。當然,能建中的只有權貴,最大的權貴是王者。在最本來的意義說,「中國」即王者所在的都邑,引申又把歷代帝王君臨的所在稱為「中州」、「中土」、「中華」等等。至於後來通行把「中國」專指中華民族所在的疆土或政權,嚴格來說,只是辛亥革命後才日漸普遍的說法,以前歷代皇朝都以國號自稱。我們現在把廿四史裡的歷朝統稱中國,只是一種文化上的倒溯。
「國」要處理的是眾人之事,即成文或不成文的遊戲規則。這些規則存在的根據何在?來自人們集體認可的情和理。昔人對不證自明的法理,讀書人稱為「天道」,老百姓說是「王法」。禹絕天地通,也就是說,到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時,天意的解釋權便只在王者手中,於是「天道」便只是「王法」的投射。星辰中最矚目的是北極星,滿天星斗都圍著它轉,這神聖區域古人叫「天室」,王者既是真命天子,便要仿傚天象來建都。傳說武王伐紂成功,首件要做的事是尋找這有如「天中」的「土中」,結果找到了伊、洛平原,定都洛陽,由是天子的所在便是普天之下的中心。但請留意,古來這輻射出去的地域不叫「中國」而稱「天下」。在「我」管治不到的地方只是「四夷」,不被承認是與「我」有同等地位的政治實體,而只配服「我」威儀,納貢稱臣。至於在「我」治下的芸芸眾生更不在話下,三綱五常君權為首,臣子的自我或自由意志是相當稀薄的。
人總愛自我為中心。這也難怪,人來到這世上,只要他睜開眼,自家便是主體,其他一切都是客體,萬事萬物彷彿都圍繞著他而存在。認定萬物皆備於我,世上只有自家的存在最重要,最了不起,也順理成章。但若人人都認為自家的存在最重要,即無一重要。而我們的文化一早就習慣了以天命所歸為理由,讓強者的自我膨脹壓倒性地逼使所有他者自我輕薄,以此做成安定繁榮。帝王稱孤道寡,一張嘴說了算不是比眾口難調有效率得多嗎?販夫走卒一成氣候,也王氣十足,因為人人認為這天公地道。人人在無權無勢時都慣了俯首學乖,千年媳婦熬成婆,到能攫取些許權力,包括在家為長,都慣了用自己的腦袋去代替治下所有人的腦袋。辛亥革命只罷黜了一個皇帝,之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