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教學校回應學童銳減
(本報訊)有公教教育工作者認為,當局應減少中學每班人數去回應未來四年中學生遞減的問題,並把握機會去改善教學環境。
二O一三年新學年,全港中學生人數將急跌五千四百人,只有五萬九千多人,到一七年才會回升,教育界擔心裁減教師和殺校等問題影響教育環境。
教區學校聯會中學組主席盧詠琴校長認為,學界建議逐步減少每班人數,此方法能減少對教育環境的衝擊。她指學生減少的現實是「危中有機」,藉此可改善課堂師生比例:「以往預科一班約三十人,新高中教學要求更多,卻有三十六人。長遠宜減少每班學生人數。」
她十一月六日對本報說,扶助弱勢學生成長、組別較低的中學相對較少學生報讀,在學童人數減少的情況下會首當其衝:「不少教師有豐富經驗去幫助弱勢學生,殺校或裁減教師會浪費了學校的努力。」
這位荔景天主教中學校長稱,不少公教中學、小學互有聯繫,有助中學收生。她期望未來公教中小學可加強溝通,「但我們不能獨善其身,應與其他學校一起面對學生減少問題」。
明愛職業訓練及教育服務總主任郭偉祥稱,贊成當局減少派位而不減少學校人手,認為這是個契機去讓學校改善教與學,但這只應屬過渡性質,中學生人口上升可再調整,否則長遠會對當局財政造成沉重負擔。
他十一月六日稱,學界減少每班人數方案能夠幫助明愛等學校紓緩收生困難;明愛的中學一直幫助弱勢學生,例如服務少數族裔與跨境學童,並從中做好融合教育。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十一月二及三日舉行特別會議,席間近二百間中學和團體的代表,以及個別人士就處理中學生人口下降帶來的問題提出建議,當中包括多位公教學校校長。
十一月三日的會議召開前,逾二百位中學校長在立法會門外宣讀聲明,要求逐步減少中一每班人數,提出「三二一」減少收生方案,即二O一三年每班減三人,一四年減二人,一五年減一人。
有教育工作者擔心,若不減少收生將會造成更多空缺,讓第二組別的學生入讀第一組別的學校,令學習能力稍遜的學生跟不上進度或得不到扶助。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協)更建議開展小班教學,讓中學逐步邁向二十五人的小班,並讓弱勢學校即時減至二十五人一班。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十一月五日對傳媒說,當局沒有殺校的政策,大前提是盡量保學校、保老師;當局亦會研究減少每班派位的建議。
教育局早前表示放寬中一「殺校線」,由五十一人減至二十六人,即有兩班便可開班,以及研究延長教師提早退休計劃。(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