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通識】單車男孩

期數
3588
刊登日期
2012.11.23
作者
王慧慈
主曆
主曆 2012 年 11 月 25 日

※ 本片適用於高中通識科以下單元:
   單元一:個人成長及人際關係
   單元二:今日香港

 

十二歲的思爾被父親遺棄在兒童之家,多次致電父親不果,遂逃走及返回舊居,希望找尋父親及心愛的單車,遇上髮型屋老闆娘薩曼莎。她同情思爾的遭遇,替他贖回單車。警方終於聯絡上思爾的父親,父子倆見面,父親表示,因著妻子離去,自己應付不了養育兒子的重大責任,竟著薩曼莎照顧他。思爾非常傷心,薩曼莎主動提出擔任其監護人。然而,思爾被童黨招攬參與打劫,更誤傷薩曼莎……

影片以少年作為主角,導演以細膩及敏感的筆觸,道出活生生的生活困境。兒童被遺棄、被疏忽照顧,類似的虐待兒童情況在香港亦時有出現,例如體罰,獨留兒童在家引發家居意外;又例如早前一位未婚媽媽以稀釋奶粉,給三個月大的幼子食用,導致男嬰長期營養不良,活活餓死,被法庭裁定疏忽照顧嬰孩罪名成立,判刑六年。事實上,虐待的定義不單是指在身體上造成傷害,還包括性侵犯、疏忽照顧(身體、醫療、教育及情感四方面)及精神虐待,這一切皆危害兒童的身心發展。

故事亦談及青少年罪行,特別是童黨犯罪的問題,根據香港警務處的統計資料,二O一二年上半年有三千四百六十二人被捕,較去年同期下降了接近百份之十三,他們多數干犯店鋪及雜項盜竊、傷人及嚴重毆打等罪行。

劇中的男孩思爾性格反叛,謊話連篇,經常在外生事,女主角薩曼莎與他非親非故,只是偶然機會下相遇,這位陌生人卻願意無條件為對方付出一切,真心善待對方,即使被男孩多次欺騙,被身邊的人責罵她過於仁慈及自找麻煩,仍然對他不離不棄,只希望引導男主角返回正途。相反,男孩的生父狠下心腸丟棄親生兒子,藉故推託,甚至不願面對兒子告知實情。相比之下,女主角確實是男孩的「慈善的撒瑪黎雅人」。

觀眾看到男孩最後誠心認錯道歉,卻不獲受害人的兒子原諒,為此耿耿於懷。到底我們應否忘記過去,給他一個從新開始的機會?天主教社會訓導亦談及這方面:修和聖事包含痛悔、寬恕、修好,這不單針對改變人的外在行為,更重要是擁有承擔過失的勇氣,決心不再犯錯。(宜參看《天主教教理》第1422-1498條)

影片贏得二O一二年康城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最佳影片。
 

討論問題:

  1. 你對於思爾父親的行為有甚麼看法?
     
  2. 假如你是薩曼莎的好朋友,你對她提出照顧思爾,有甚麼忠告?
     
  3. 假如有人冒犯了你,之後向你道歉,你會否原諒對方?為甚麼?
     
  4. 試選取一則有關青少年社會問題的新聞,例如校園暴力事件,與同學一起討論。
     
  5. 你認為香港青少年問題是否嚴重?為甚麼?


參考資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