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友戲有益】蝦碌戲班
香港話劇團重演米高弗雷恩編劇的經典鬧劇《蝦碌戲班》,場刊登出一九八六年首演的演員表與劇照;導演鍾景輝道出這是他第七次執導本劇。我看過首演和一九九二年香港戲劇協會的製作,看到第三批演員演出,勾起不少回憶!
全劇是戲班排戲演戲鬧出的亂子(行內叫「蝦碌」),鬧劇其實要求高度紀律的團隊,以準確演出編劇計算準確的惹笑效果:例如甲大力關上一道門下場,而同時乙開另一門上場,剛好錯過沒碰面。而本劇玩的是關門不及碰上、門把手脫落開不到門等戲中戲計算的出錯!因此這是鬧劇中的極品!三幕劇用第一幕排練戲中戲兼介紹劇中人,讓觀眾先有概念。第二幕把佈景倒轉成為後台、第三幕再轉為前台,分別在兩次演出時,一次後台一次前台大鬧蝦碌!人物是幕後人員的戴導演(辛偉強)和後台人員阿添(凌文龍)、阿弟(郭靜雯)。
演員兼投資老闆琴姐(彭杏英)扮演戲中戲的女管家;演員霍大為夫婦(高翰文、雷思蘭:她是唯一演回首演同一角色的);和扮演偷情男女的居仁(王維)、玲玲(陳煦莉);和整天喝醉扮演小偷的利叔(孫力民)。第一幕的行內笑料是琴姐忘記帶著一碟沙甸魚上場或下場,和霍連取盒子出門口也追問導演這動作的動機何在(取笑每一步問動機的方法演技),和點出琴姐和居仁是現實中情侶。第二幕的後台亂子是因為居仁懷疑琴姐與霍有私情而妒忌,鬧出很多前台演完一段(觀眾聽到演員從後台推門出去場外音唸白)、回進後台追打、因此出亂子:道具服裝因顧住打架而放錯位置、因追逐而上場下場筍口接不準等等的笑料。第三幕再進一步惡化:在另一次演出的前台意外頻生,有道具出事,亦有繼續因妒追打引起人為出錯。
最常重現的笑料,是一演員因上述某種原因來不及取某道具(袋或沙甸魚)下場,另一演員指住明明仍在那件東西,念那東西怎麼不見了的對白!玲玲除了扮偷情全劇穿內衣之外,也演活(和句句問動機的霍相反)一個依本子念白,不管環境有變和對手演員毫無交流那種演員!全劇的荒謬高潮是利叔醉酒失場、阿添穿小偷服代他上場、馬上他慢半拍又出現,而導演以為沒有後補而自己上場,三個小偷同時出現在本應沒人,卻站滿全台演員的景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