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艾與甘蜜】耶穌基督的日子
俗語說:名師出高徒,因為師傅的識見和視野,往往啓發和影響著他的門生弟子的識見和視野。耶肋米亞先知一生坎坷,生活在頻於滅亡、腐敗墮落的猶太皇朝,他的教誨語多恐嚇,責斥嚴苛;他叫以色列子民投降,不要尋求聯盟、負隅頑抗。這對當時的朝野,是多麼不可能接受的訊息?巴路克先知是耶肋米亞的忠實門徒和書記,本應也有同樣的傳承,但在今日的第一篇讀經中,我們看到天主的引領:先知勸告和安慰人民,為流徙充軍的他們,預告了復國的喜訊。人在困厄中,所見和所想的,往往是灰濛濛的一片;相對而言,人在歡樂時,心態也會變得開放一些,對於許多挫敗的往事,都不再耿耿於懷。事實上,情況也可以同為表裡、因果互換:心態開放、對挫敗不耿耿於懷,為人也會變得喜樂;做人處世消極、挑剔,他也就沒大可能看到希望。
「請你脫去你居喪悲傷的衣裳,永遠穿上天主光榮的華服」(巴五1),這裡所說的,一定不是單指外在衣著的更換,更重要的,是說著心靈的更新。只有心靈的更新,才能改變命運、獲享收成。「那含淚播種的人,必含笑獲享收成。他們邊行邊哭,出去播種耕耘,他們載欣載奔,回來背著禾稇。」(詠一二六5—6)天主為我們行了偉大奇跡,我們的確需要全心信靠、滿心歡喜;我們滿心歡喜、全心信靠,才會看到天主為我們所行的偉大奇跡。
「天主已命令夷平一切的高山和永恆的丘陵,填平所有的山谷,使它們化為平地,好讓以色列在天主的光榮下平安前行。」(巴五7)差不多相同的訓諭,依撒意亞先知也有報道(四十3—5),福音中,當若翰洗者出現時,這訓諭的重要性就更明顯,因為所針對的,不只是一種抽象思維或悠久以前的境況和事,而是每一個時代、每一顆人心所面對的挑戰。《路加福音》因此特別指出,「凱撒提庇留執政第十五年,般雀比拉多作猶太總督,黑落德作加里肋亞分封侯,他的兄弟斐理伯作依突勒雅和特辣曷尼地方的分封侯,呂撒尼雅作阿彼肋乃分封侯,亞納斯和蓋法作大司祭時,在荒野中有天主的話,傳給匝加利亞的兒子若翰」(三1—2)。用意清晰:天主的話,進入了人的具體生活的時空。
人的成長,社會的發展,不斷有更新的需要,否則我們直到如今仍可能生活在茹毛飲血的年代,但是人郤有各種各樣的理由拒絕改變。在我們心中有傲慢所造成的山岳和丘陵,貪婪所造成的深谷,對人猜疑的彎曲心思,不能與人和合的崎嶇⋯⋯。在填充、剷平、修直和開鑿的過程中,必定會帶來許多不便和抗拒。然而,正如《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中指出,主的來臨是為了建立一個正確而真實的秩序,這秩序是神聖的創造者種植在人類社會中的,但具體的要求則按時代的進展而不斷演變,因此絕不是一勞永逸的,而是應常加以建樹的。(78節)
這正脗合保祿在《斐理伯書》中所言:「我深信,在你們內開始這美好工作的那位,必予以完成,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一6)耶穌基督的日子是祂救恩展現的日子、是我們向主交代的日子,其實也是我們面對衝擊和考驗的每一天。願我們的愛德,如保祿書信說的,能在主內日益增長,滿渥真知和灼見,知道如何處世侍主,且超越正義所能提供的,在變幻多憂的世代中,仍然堅持愛,因為愛德是耶穌基督臨在的標記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