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間】純真

期數
3592
刊登日期
2012.12.21
作者
楊志強
主曆
主曆 2012 年 12 月 23 日

如果你問我,世上甚麼最好聽?我會說,不是帕萊斯特里那繁密的複音織體,不是美聲女高音的花腔詠嘆,而是小孩那天真無邪的笑聲。當你抱著個臂如粉藕, 明眸皓齒的小孩,逗得那張像滿月又像星星的小臉一下子綻開燦爛的笑容,那衝著你而來的「格格」笑聲,豈不是在人間能找得到的最純真的交流,令人心裡最妥貼?讀安徒生童話《皇帝的新衣》,人人都誇那說出真相的小孩。但誰都知道,若那小孩多長若干年,反應一定和大多數觀者一般無二地鄉愿。我們都曾是小孩,都曾少不更事。我們不錯都長大了,經驗令人成熟也令人心胸充滿城府。當人不再是孩子時,純真便不知失落何方,那至清至純的格格笑聲也蕩然無存。

這就是成長的代價嗎?據說人類是把發育段落裡的孩童特徵保留得最長的動物,不知我們能為萬物之靈,是否與長期保留孩提式的清新狀態有關?而我們的文化無論中西,藝術也以保留人生而有之的單純狀態為極品。中國正統文化的視覺藝術以文人畫為至境,文人畫又以山水為正宗,而被全盛時期的文人畫風推許的南宗畫派祖師董源,其最大的長處即「平淡天真」。我們強調外師造化中發心源,認定自發的人格美造就了藝術美,但也強調道之所存師之所存,技巧、經驗和後天的文化修養不可或缺。境界愈高,師承得來的文脈操控必愈考究;所謂道法自然,是操控到了至境,斧鑿之痕去盡而渾然天成。「有為」到了盡頭便化成「無為」,「無為」便化為「無不為」。到了這境界,藝術家最內在的自發美善才可與後天的修為融為一體,到達藝術上的至善之境。這正如書道到了至境便是大書家的字往往寫得拙樸若小孩塗鴉。人最了不起的成熟便是回到最初的純真。這難嗎?當然不易。但文化無論中西,都知這是最了不起的路,也是唯一的終極之路。藝文之道是這樣, 為人之道何嘗不是這樣?

人最珍貴的是純真。《新約》裡耶穌說容孩近我。據說天堂歡迎兩種人,一是孩子,二是活得像小孩的成人。活得像小孩的成人不是智障,而是超越了世俗因短視形成的世故和反智而變得自由,於是伸手寬腳自在閒,活得輕鬆坦蕩。我猜,聖誕節之所以普天同慶,是因為它給如鐵似鉛般沉重的現實世界帶來這麼一個信息:人間是可以有奇跡,有希望的。但如果我們成人都不能像小孩般多一點純真,即使天上掉下許多美味餡餅,有哪件好東西不給糟蹋?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