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間】抽刀斷水水更流

期數
3593
刊登日期
2012.12.28
作者
楊志強
主曆
主曆 2012 年 12 月 30 日

沒有人能離開時間談生存。我們都在時間之河中出沒浮沉,每次冒出頭來,都不會是同一個人,都往消失在這河中的宿命游近一步。《論語》說孔子在大河邊慨嘆「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宋儒說此乃見道體之言,這本體論式的拔高,未免太嚴重。把長河當作一個可視可說的意符,令時間那一往無前不可逆轉更不可截斷的特性變得親切易明,本來不俗,但世上不同的人便會有不同的道,道不同不相為謀。時間卻對堯舜紂桀都一視同仁,生張熟李對光陰荏苒皆可慨嘆一番,論世說道,不談道的抉擇只在光陰的易逝人生苦短上繞圈子,未免不著邊際。

人的生命是那樣短暫,貪戀生存者既不甘淹沒在這時間之河,尚餘熱血者也希望在陳陳相因的沉淪中超脫,與過去作一了斷,對未來有所憧憬,因此世上所有文化每到時間新舊交匯必有慶節,歲首必最受重視。在中國文化裡,先民最初從土圭測量到日影最短的一天,定為冬至。冬盡春來即新生之始,據說先秦曾以這天為歲首慶祝,但因為我們尊行的是陰陽合曆,結果後世是把冬至後第一個朔日(即月亮由缺轉圓的初生日子)定為一年之始。「朔」又稱「元」,「旦」是太陽在地平線上升起,這天便稱「元旦」。由是人人在這天都盼望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由國到家,人人祈求惡夢盡去,否極泰來,明天會更好。

文化是一群人在歷史長河裡沉積下來的願望和經驗。能為人須臾不可或缺,定有某種東西能激發其生存意志,其中的希望因子定是重要一環。但世上有不同色彩的生存,就有不同色彩的希望。螻蟻若只擅偷生,螻蟻式的希望和夢幻便常只一廂情願,但螻蟻們除了這還有甚麼?時間既是長河,抽刀斷水水更流,任何人都不能割斷過去。若對過去並無反省,在未來的日子,螻蟻們依然故我地鼠目寸光人云亦云人有我有,歷史也必依然按著原有的軌跡行進。或曰我們都是歷史的創造者,只不過像我等小人物太多,不會在歷史上留下甚麼紀錄。這話誠然對,芸芸眾生雖也同是在創造歷史,但造就所有歷史故事的,常因芸芸眾生麻木不仁,甘心被代表被裹劫而寫就。沒有一個人或人群的歷史和未來不是自家寫的。時間只是存在的一個形相,其伸延沒有改變存在的定性。若孔夫子眼前的一幕不過是千萬人游在一條愈來愈渾濁的河水裡還甘之如貽,他老人家有何話說?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