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應互相洗腳」
「你們應互相洗腳」
神父以權威語氣說:「唔好理佢!」另一邊,兩位教友正討論有關禮儀的問題。一方聽到神父那句話,雖然討論未完,便怱怱離開。再向神父查問之下,神父回答:「我以為是昨天那位有精神病的教友。」
恍然大悟,若果是有精神病,他的意見無須關注。頓時心想:「善牧不是更要關懷和接納有問題的羊兒嗎?」
湯樞機早前公開講過,他的聖召,是被一些有聖德的神父所啟發。但整個社會/教會,似乎少了「身教」的角色,無論是特首、官員、老師、父母,甚至是神父。
(一) 「我死咗阿媽,神父從不主動問候一句,更不會問是否要幫忙。但見他忙東、忙西,究竟是忙甚麼呢?」
(二) 這邊神父勸喻「女士不要穿短裙、熱褲參與彌撒;送聖體員不可穿拖鞋款式或涼鞋送聖體。」但君又不是常見年輕神父在開平日彌撒時,只穿「文化衫」、T恤、運動褲,腳同樣著上似拖鞋的便鞋開彌撒嗎!
(三) 神父帶領課前/聚會前祈禱,信友已站立準備,神父像看不見,只顧自行坐下,不發一言。正所謂「你有你企,我有我坐。」
(四) 在舉行聖祭禮,神父念「這是我的身體……」信友全體跪下,而神父稍微低下頭。在這年頭,很少看見年輕神父單膝或雙膝在聖體前跪下。
上列全部都是很鎖碎的問題,又何足掛齒呢!活在這年代,可能神父所講「謙遜」只適用於大問題,更認為是「雞蛋裡挑骨頭」。不過,我仍堅持「有諸內、形諸外」。
在腦海中常記著主耶穌吩咐我們那句話「你們應互相洗腳」。祂所表達的應不只是「互相服務」,而更指內而外的那份「完全的謙遜」的精神。
黃姑娘
教友職務源於感恩
一位教友能熱心持續以至終身服務教會,是要回報天主的恩寵。主耶穌捨身救贖我們,啟發我們回應祂的召叫:「你們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傳福音。」(谷十六15)當我們領受聖洗及堅振聖事時,我們也同時領了福傳的教友職務,像宗徒們在聖神降臨中開始有勇氣站出來為基督作證。教友應在自己工作的地方活出基督徒的價值觀,有機會便向外教人介紹自己的宗教信仰。
教會內有很多不同類型的善會,教友可依照自己的興趣及特長加入,服務堂區;堂區神父少,除忙於開彌撒外,很難兼顧個別善會會員的靈修及培育,教友要自發的閱讀公教報、聖經,藉著祈禱和領聖事來提升自己的信仰,亦同時引領其他會員以謙遜的精神服務教會,像耶穌謙卑的為門徒洗腳,不要在善會職位中尋求個人的榮耀。成聖是每位基督徒的最高目標。
在堂區外也可履行教友職務,例如為窮人及弱勢社群服務或出聲。為社會公義出聲是履行教會的社會訓導,教會是社會的良心。主耶穌教導我們「不要怕,只管信」。香港社會要多些正義教友的聲音,「一國兩制」才有希望得以維持。
胡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