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校園流傳禁傳教令
(天亞社訊)中國當局下發規定禁止在校園傳教的一份秘密文件最近流出。天主教徒大學生及負責青年牧職的神父認為,有關禁令對他們影響不大,不過也不贊成。
設於美國的「對華援助協會」在其網站披露,中共中央和國務院辦公廳去年五月十五日簽發,由中央統戰部、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及國家宗教事務局聯合制定《關於做好抵禦境外利用宗教對高校進行滲透和防範校園傳教工作的意見》紅頭文件,並印製八千多份下達到各級單位。
這個基督教人權組織認為,文件指的「宗教」主要是針對基督教。
該文件由五個部分組成,內容包括抵禦境外利用宗教對高等學府進行滲透和防範校園傳教是一項重要而緊迫的戰略任務、教育引導高校學生正確認識和對待宗 教問題、有效阻斷及依法處理境外利用宗教對高校進行滲透,以及加強防範工作,並防止傳教人員借新生入學、寒暑假、志願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等機會拉攏學生 等。
在河北從事青年牧靈工作的若瑟神父指出,政府有其考量很正常,「不可能讓人任意傳播某種思想或信仰」,且該文件似是針對天主教,因為「天主教組織結構太嚴密,現在不怕你個人喊甚麼,但是有組織的喊,這是政府最頭痛的,也是最害怕的」。
然而,他認為,這禁令對青年培育工作不會有甚麼影響,因為「現在的人不再是你說甚麼他就信甚麼,想完全封鎖控制人的思想基本上是不可能了,除非讓人再回到沒有網絡、沒有電視的時代」。
若瑟神父覺得更可怕的,反而是中國教會不懂系統地做培育。他說:「中國現在十八到四十歲這個年齡段的進堂率最低,這預示再過十五至二十年,教堂裡沒人了」。
在杭州讀書的天主教徒大學生路加指出中共中央下達這樣的禁令是「很正常」的事,「而且它不是一直這樣做的嗎?只不過現在拿出來強調罷了,我們也習慣了」。
這位青年信仰團體成員對天亞社說,宗教活動在國內很受限制,學生聚會的地點都要很隱蔽,如果被發現了會被學校處分。由於學校生活繁忙,現在國內許多堂區和教區都選在暑假舉行大學生夏令營或聯誼活動,讓學生的假期更有意義。
今年剛從西安市某大學畢業的小天使表示,夏令營不會在校園舉行,且是在假期,「屬於正常宗教活動」,故不擔心會受到文件影響。
然而她說,既然當局下達了禁令,教友學生就要「因地制宜」,「私自組織沒事,但不要大張旗鼓公開傳教」,最重要是「不要和共產黨槓上」。
在山東省上學的大學生鳴遠認為,地方政府對中央政策執行的能力和意願不是太好,有關禁令不可能會百分之百執行。他又說,這份文件不會影響天主教徒學生,卻是政府宗教政策不成熟的體現。
甘肅省天水教區王姓青年教友同意,有關文件主要針對基督教徒,因為天主教徒學生在意識上並未有如基督教徒般的傳教熱火,頂多在開學時在學校張貼「尋人啟事」找新生中的教友,以及有聚會時邀請好友或同學一起參加。
他指出:「一般學生是不敢表明自己的信仰,否則各方潛在的歧視、好奇,或潛在的提防你,會很煩惱。」
然而,王氏反對禁止在學校傳教,「因為按照法律,十八歲以上的公民有選擇信仰的權利,你不能限制他接受信仰的機會」。
他反問:「為甚麼偏偏禁止校園傳教,又不禁止校園同居、墮胎呢?每年這麼多人自殺,為甚麼又沒見發文件說關心學生的信仰問題或心理問題?」他又指出:「校園交通惡性死亡事故時有發生,為甚麼又不見說禁止?因為這是對信仰和教會的歧視!」
對華援助協會希望,以習近平為首的新一屆中共中央政府領導班子,能夠摒棄前朝政府僵化的冷戰時期國際宗教觀和極左意識形態路線,特別是對基督教會的仇視態度。
協會又呼籲當局實踐憲法和國際人權法所確認的宗教自由規定和承諾,保障允許包括基督教會在內的民間和信眾團體實踐信仰的自由,不論是在高校還是在社會,從而讓基督教會發揮淨化心靈、提升社會公德,從而進一步成為有益於培養民眾道德、公民意識和成為文明國家的新文化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