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艾與甘蜜】還有驚喜嗎?
甚麼時候開始,我們的生活再也沒有驚喜?當我們計算精準,要掌控一切,不容有失之時;當每一天的日出日落、清風明月、孩子的歡笑聲、朋友的溫情問好,都被我們麻木地視作理所當然之時。舊約時代,天主藉著暴風、烈焰、地動、山搖顯現時,人不能掌握環境,也不願改變自己,因此抗拒了天主。新約時代,天主子藉著溫和、良善、謙卑的奴僕形體出現時,人視作理所當然,瞎了心目,竟把祂交付了,我們人有意無意之間,總覺得連天主也應被我們掌控,每當意外出現時,打亂了我們的計劃,會使我們失措不安,所以我們不要意外。但也由於沒有意外,所以沒有驚訝,我們因此同時失卻了驚喜的可能。
或許要我們人相信天主救恩的臨在,但卻要先接納生活中卑微和不如意的人和事,需要我們悔改,才能體驗到祂的愛和新的開始,實在是一件令人驚訝和失望的事。洗者若翰的許多門徒肯定是驚訝的,經師們更肯定是失望的,因此若望聖史在他的福音開卷處,指出若翰和梅瑟──先知和法律,怎樣為天主聖言服役。天主的恩寵和真理,不是我人憑精準的計算所能獲得的,而是祂白白的賜予。《依撒意亞》這樣比喻:「吾主上主帶著威能來到,他的手臂獲得了勝利;他的勝利品與他同在,他獲得的酬勞在他面前。他必如牧人,牧放自己的羊群,以自己的手臂集合小羊,把牠們抱在自己的懷中,溫良地領導哺乳的母羊。」(依四十10—11)良善無罪的主,要親自來擁抱我們罪人,怎不教人驚訝?
若翰的確具有各種先知的特性,為群眾帶來驚訝,指出那位在罪人行列當中的加里肋亞人就是默西亞時,他們不能說沒有一點猶疑與不安。「那時,百姓都在期待(默西亞),為此,人人心中推想:或許若翰就是默西亞。若翰便向眾人說道:『我固然以水洗你們,但是比我強的一位要來,就是解他的鞋帶,我也不配。他要以聖神和火洗你們。』」(路三15—16)他們應做的就是真誠的悔改,全面的皈依主,才能使他們的驚訝,最後變為驚喜。
為此,今日的第二篇讀經,《弟鐸書》有很明顯的訓言:「當我們的救主天主的良善,和他對人的慈愛出現時,他救了我們,並不是由於我們本著義德所立的功勞,而是出於他的憐憫,藉著聖神所施行的重生和更新的洗禮,救了我們。」(鐸三4—5)我們既藉著洗禮和聖神,與主在教會內連繫一起,因此也成為天父所鍾愛和喜悅的子女。天主恩寵的白白賜予是一件事,我們怎樣與恩寵配合、相稱地生活卻又是另一件事。「祂教導我們棄絕不虔敬的生活,和世俗的貪慾,有節地、公正地、虔敬地在今世生活,期待所有希望的幸福,和我們偉大的天主及救主耶穌基督光榮的顯現。」(鐸二12—13)
今天,歐美許多具有悠久歷史的地方教會,一些古老宏偉的大聖堂竟變成了博物館、音樂廳和大機構的寫字間,因為新生的一代都不再進堂,更不會積極地讓下一代的孩子接受聖事。洗禮與進堂彷彿成了一件可有可無的社交項目。人們硬要把信仰從生活中剔除,擯棄了教會,也忘掉了主。他們要率性而為,要像脫繮的馬、出軌的車,以為人憑己力已可控制一切。人能嗎?當驚訝不出現時,人可以走得多遠?當驚訝真的出現時,誰最後還會有驚喜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