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通識】奇蹟的夏天

期數
3595
刊登日期
2013.01.11
作者
曾穎嫺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1 月 13 日

    本片適用於新高中通識教育科
         單元一: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單元二:今日香港
         單元四:全球化


衝呀衝,快搶攻;射呀射,射它吧;扭得好,踢得鬼馬,可稱霸只有他!

台灣花蓮縣一群原住民青少年所組成的足球隊,經過了三年的努力,終於打進了準決賽。這群足球小將能否圓夢,獲得全國總冠軍呢?本片邀請觀眾陪伴青少年一起踏上追夢之旅。

不打不相識

本片源於一個運動品牌為二OO六年世界盃所作的紀錄片,導演在拍攝過程中與被拍攝的足球小將有深入接觸後,決心將他們的感人故事拍攝成紀錄長片。作者將以長期蹲點方式拍攝,紀錄了這群因足球而聚首的青少年,在向夢想進發的路途中,有笑有淚有血的成長軌跡。在觀看影片人物的當下,觀眾彷彿也在檢視自己的生命軌跡……

手足情深

足球小將們大多來自單親家庭,「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有家等如沒有家。他們打從上國中的第一天,就一起生活在球員宿舍裡:一起吃飯、上課、洗澡、練球、分享心事;說他們是同學,其實更像是兄弟,受傷時互相扶持,勝利時一起慶祝,親密的生活令他們情同手足,學校彷彿成了他們的家。

教育不只在教室內

美崙國中足球教練之一的吳曉穎同樣具有原住民身份,也曾經是國家足球代表隊的一員,對這群足球小將的遭遇最能感同身受──他們很多來自單親家庭,家庭經濟不穩定,只要行為、觀念稍有偏差,很容易就會成為社會的負擔──吳教練在這群孩子身上,彷彿看到了過去的自己,因此他對孩子們嚴厲,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球隊教練,就如同小將們的父親,跟他們生活在一起,不但要指導他們踢球,更要教導他們做人做事的道理。

是得?是失?

因為踢足球,小將們曬得像炭一般,又常常踢到滿身泥濘;因為踢足球,當大家還在睡夢中,他們就要接受艱苦的訓練;因為踢足球,他們弄得傷痕累累,斷腳鑲螺絲當閒事;因為踢足球,他們常常外出比賽,屢屢影響課堂進度而要額外補課。這樣看來似乎踢足球,並沒有為這班足球小將帶來好處和利益……

然而只要看看眼前這群認真踢球的孩子,用盡氣力,去燃燒自己的生命,不期然為觀眾帶來無比的動力──即使環境再糟再壞,也有願意繼續接受挑戰的勇氣!

 

問題研習
1.     你的夢想是甚麼?你如何實現這夢想?
2.     你有沒有遇到一位對你有所啟發的人?他如何改變你的人生?

參考資料:《兒童權利公約》1990

教會指引
《天主教教理》 2302-2317, 2327-2329
《致美國兒童廣播詞》,教宗保祿六世(1971
《讓我們給兒童一個和平的未來》,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1995

延伸電影:
《天主教教理》 2302-2317, 2327-2329
《致美國兒童廣播詞》,教宗保祿六世(1971
《讓我們給兒童一個和平的未來》,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1995

延伸閱讀:
《奇蹟的夏天》文字:劉毓雯(2006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