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有你】創意教室:為甚麼有地震?
「為甚麼有地震?」「為甚麼大地震會在四川及日本發生?」「在香港也會有地震嗎?」這一節課由一連串開放式的提問開始。
學生為了尋找答案,埋頭苦幹的比較兩幅世界地圖,看看歷年發生嚴重地震的位置與地殼結構的關係。經過一番討論及老師的引導,突然有學生像發現新大陸般興奮的大叫:「它們的位置是重疊的,地震就在板塊的邊界發生!」不要誤會,這一堂並不是初中的地理課,而是融入了資優教育元素的小四常識課。
聖若瑟英文小學近年積極推行全班式的資優教育課程。我們深信最有效的資優教育並非只是提供個別培訓給智商高於一百三十的資優學生,而是優化校本課程,將探究式學習、批判思維及創意思維訓練等元素融入日常的學與教之中。有別於傳統由老師傳遞知識及學生倚靠記誦的學習法,「思維教室」著重由學生作主導的探究式學習,而老師則扮演啟發者與促進者的角式,藉此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好奇心。
每一節的「思維教室」氣氛都十分輕鬆愉快,背後卻全靠一班老師孜孜不倦地與教育心理學家共同備課,改進提問及回答技巧,才能設計出具創意及有效的教學活動。這一年的努力及花於共同備課的時間並沒有白費。我們看見學習上較被動的學生上課時更投入及主動參與討論。亦有老師驚喜地發現有幾個平日成績平平的學生原來是思考及解難的能手。
「思維教室」的資優元素不但適用於科學科的內容,同時亦適用於社會議題甚至語文科的教學。例如在教授環保措施的議題時,我們請學生運用其已有知識,創造一座在建築及日常運作等各方面都達到環保要求的酒店。而在教授動植物與環境的互動一課時,我們帶領學生遊歷外太空,請大家想像一群山羊及一片樹林移居到新星球一萬年後會演變出甚麼特徵來。
而文初提及的那一課到了尾聲時,最教我們感動的並非看見學生不用打開教科書已掌握了課文的內容,而是有學生捨不得下課似的追問:「那海嘯又是怎樣形成的呢?」
天主教教育事務處教育心理服務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