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間】拒絕廉價的救贖

期數
3596
刊登日期
2013.01.18
作者
楊志強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1 月 20 日

人生下來本都好逸惡勞,但活在任何世道,要生存就得發力,知道該有所作為是長進。但世事從來都有兩極,走向反面便化為誘惑。「創世紀」裡的巴貝耳塔故事便是這麼一個寓言:我們的正能量文化常令人夢想超越規限,把自家無限拔高而與神肩齊,結果是人人各走極端如鳥獸散。人有了自我意識,一旦信心爆棚,一定走火入魔,把自家當作神物。流行話語教人尋思「誰動了我的乳酪」,不過教人把一己的不甘寂寞無限放大。成功夢作得最熱鬧者九成久居人下而心有不忿,許多人以為增添了奮力荷爾蒙,連鼻涕蟲也可有所作為,但若蟲性不改,喊多少成功學口號亦無濟於事。每個人和族群都有自家那盤「乳酪」,可惜常只是各種意識形態販子給大眾編織的夢幻,大多只會如肥皂泡般破滅。古今中外,可憐大多數人都活在各種色彩的肥皂泡裡,一雞死一雞鳴,永無休止。

戳破肥皂泡便難免把別人的生蟲拐棍廢去武功,蘇格拉底就是這樣給雅典人投票處死的。這老人家從不認為自己有能耐教人甚麼,說自家只是個智慧的接生婆,專在許多人擲地有聲的救世高論裡找出其自相矛盾之處,思辯的結果是有時令結論往更踏實處走前一步,更多時是令偉論不攻自破,被盤詰者無言以對,老羞成怒。歷來有論者認為,這老頭子一貫只對別人的見解提問,找出人們普遍接受的看法的疏漏,自家卻從未提出過正面的論斷以饗聽眾。這是否專從人家的主張裡雞蛋挑骨頭,自己卻逃避救世的責任?理解這質疑便得回到「不同的人對自家的人生如何定位也不同」這老話題。蘇老頭子既自知不是神也不是天使,生命和見識都有侷限,就不必寄望自家有料事如神的本事和責任。傳說神創世六日便洗手收工,餘者留給肖似自己的人類自家去體會和抉擇。若蘇老頭子還有一點智慧,是沒必要扮演比神還要嚴重的角色,給這世道開幾條萬應藥方的。

書呆子都希望給這千瘡百孔的世界做點甚麼,這也許是沉淫多年的儒家有為文化在潛移默化。但要給病者開藥方先得精通醫學,理解病痛的來龍去脈,一知半解只會害死人。人不錯得有所抉擇或做點甚麼,但這不該出於只為一己心安理得,得真個於事有補才好。人生南北多歧路,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我們不錯都得抉擇和行動,但最負責任的抉擇和行動,不是在肥皂泡裡挑哪一個較美麗擇優而從隳突叫號,而是和經不起歷史和現狀考驗的一切偉大的謊言和空話說再見。學會面對世事的本來面目,學會有所為和有所不為,學會拒絕廉價的救贖。

(有為與無為.下)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