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一頭孟加拉虎

期數
3596
刊登日期
2013.01.18
作者
阿信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1 月 20 日

馬泰爾(Yann Martel)是少年Pi(派)的作者,故事有多重結構,多重象徵意義,作為基督徒,這故事對我真是很有屬靈的啟發性。

少年派和父母、兄長乘郵輪由印度移民到加拿大,途中遇上大風暴,船沉了,派和一隻斑馬、一隻猩猩、一隻土狼,和一隻孟加拉虎在救生艇上,結果,土狼吃了斑馬、殺死猩猩,最終土狼被老虎所吃。剩下來派要面對的是頭孟加拉虎,他逐漸學會茹毛飲血,並要設法馴服老虎,一切都充滿艱辛。由文明到回復野蠻,弱肉強食,學習適者生存的遊戲規則,看見自己變成了一頭野獸,是一種極度痛苦的精神虐待,所以影評家說導演李安只「輕度」表現現實的殘忍,避過了書中描寫極度慘不忍睹及極度絕望的情況。最後派遇上大風暴,他所有的食糧、濾水器都失去,他在暴風中大聲問天主,為甚麼天主已拿去他的家人,但現在連僅餘的少許求生工具也拿去?這一節真是約伯再世;派和老虎都被風暴折磨得奄奄一息,自料必死,但卻飄流到墨西哥灣被救,老虎上岸則頭也不回地走入叢林中。

這是故事的第一個結構,第二個結構是派被救後,保險公司查問他沉船的原因,他講了上述故事卻得不到保險公司的接納,所以他就講了另一版本,他說救生艇上根本沒有動物,卻有四個人,中國水手、兇惡的廚子、派的母親和派;事實是在飢餓下,廚子殺了水手吃他的肉,因派和母親欲阻止,廚子殺了派的母親,派盛怒下殺了廚子,用他的肉餵老虎,自己也吃了些,因為一切太殘酷,太不堪回首,所以他講了一個讓自己說得出口,別人也聽得入耳的版本。

作者的高超布局,千絲萬縷的象徵,我不能盡言,但激動我的是故事所啟示的宗教意義。一個人飄流大海二百二十七天,是誰支撐他生活下去?答案是那隻老虎!因為怕被老虎吃掉,派打醒精神,激起鬥志,為老虎找食物、找食水成了他精神寄託,因有信仰,派認為自己不死,已是奇跡,所以無論怎樣艱難,他都堅持;堅持就是絕望的敵人!他在暴風中問天主為甚麼,其實孟加拉虎——人生的困厄——就是答案;沒有了老虎,派根本沒法堅持下去;沒有了我滄桑的一生,沒有了我的孤寂無聞,沒有了盡心自發卻得不著認同,我就沒有了在人生滄桑道場飄流的意志;派失去的就是他所得到的;為每個基督徒也是一樣。孟加拉虎——人生的困厄——就是約伯的答案;派雖在谷底,仍覺得神有照顧他。我也如是,我朝不保夕的工作令我在生計的惶恐中奮力求生,超越自己,在學識中開創新的領域,死不服氣,要愈做愈好,這就是天主照顧我的方式。

書評人說書的第二結構顯示的是人在弱肉強食的世界獸性盡現,派的兇殘性就是孟加拉虎——他人性惡的顯現,所以孟加拉虎是派的敵人也是同伴,形影不離。我覺得這解釋也不會淪為無神論,因為我們的墮落,我們的罪性,我們才需要主的救贖。就是因為孟加拉虎,我才看清楚自己可以是那末決絕,頭也不回地選擇自以為是的自由,就是因為這頭孟加拉虎,我才知道自己可以變得如此面目猙獰,所以離開了神,我就會迷失在自以為是的森林裡。天主是我的救生艇,而孟加拉虎就是主用來救贖我的工具;我像約伯,在人生的暴風中質問天主良久,今天終有答案,感謝主給我一頭孟加拉虎。(導演李安是電影大師,因為他,我才看了書評,從而得到啟發)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