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關注性暴力

期數
3597
刊登日期
2013.01.25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1 月 27 日

(本報訊)印度一位女青年遭受性暴力後喪生喚起香港以至國際社會關注。有關注婦女課題的本地機構主管認為,社會須改變風氣和教育公眾,才能杜絕性暴力。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執行秘書陳麗娜稱,印度事件所引申兩性不平等問題,香港社會同樣應予反思。談到本地情況,她說除性暴力外,婦女亦遭受各種形式的暴力,例如媒體扭曲婦女形象、政策上未能公平對待婦女勞工等。

陳麗娜一月二十二日對本報說,「男、女皆按照天主肖像所造,同樣平等」,社會應正視婦女的尊嚴、家庭和工作崗位的貢獻。此外,她說社會忽略遭受性侵犯婦女的需要,應關注她們的困難並防治暴力。

關注婦女受性暴力的團體「風雨蘭」,總幹事王秀容一月十四日以電郵回覆本報稱,婦女遭受性暴力與男尊女卑的觀念有關,社會須作出適切教育以消除偏見。風雨蘭本身支援性暴力受害人及推動公眾教育工作。

風雨蘭過去兩年接獲約四千個求助熱線,當中只有約二百宗個案有報警求助。王秀容說,女性因性暴力受傷害,她們面對情緒困擾和社會壓力,並在法律及司法制度下要承受公眾目光及重覆痛苦經歷,受到二度創傷。

她說,法庭要使性暴力受害人能勇敢出庭指證,應安排她們以屏風遮敝或視象作供,並把受害人姓名等資料,以文件方式讓陪審團傳閱。她建議改善現有法例及加強保障性暴力受害人權益。

對於本港近年偷拍案件持續上升,她認為當局應把「偷拍」列入性侵犯的刑事條例,並擴展至私人領域。

另一方面,關心性侵犯犯事者的服務單位「明愛朗天計劃:性健康重建服務」計劃項目主任江寶祥一月十日指出,若要使侵犯者改變,須幫助他們重建個人價值,定立正確生活目標,以及學習尊重他人。

事實上,性侵犯他人不僅以身試法,亦有可能影響家人,甚至扭曲了個人的價值觀,汪寶祥說:「社會以『侵犯者』、『施虐者』形容性侵犯者,他們亦形容自己是『衰風化』;求助者中,大部分對其行為感到歉疚、無恥,同時感到對不起家人。」(高/鄧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