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集團治港將延禍無窮

期數
3597
刊登日期
2013.01.25
作者
林瑞琪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1 月 27 日

香港的統治者梁振英的首份「施政報告」如期於一月十六日發布,公民社會對這個政府本來無甚期望,因此見到「施政報告」乏善可陳,也屬意料中事。但今次「施政報告」所給人的印象,竟然是嚴重貧血至一片蒼白,內容完全欠奉而企圖以高談闊論蒙混過關,則理應受到眾人的譴責。

對於「施政報告」在房屋、安老、退保,以至醫療、教育,一無是處,經已招致連日來社會此起彼落的指罵;但更令筆者感到難以接受的是,今次「施政報告」連同過往六個月特別政府的一系列舉措,將造成利益集團進駐政府,並產生對未來無可估算的危險。

如果我們比較「施政報告」政府資源投放的增長作為一個指標,以察看政府背後的動機,則可以看到基本上各種服務的增長都停滯不前,唯獨是政府的諮詢委員會的類別、數目、成員人數及職能都有大幅跳升。

輿論界普遍指出這是政府的「拖字訣」。這些新增的委員會,根本無法解決當前問題,聊備一格以應酬民間訴求而已。

但更令筆者擔心的是,這些委員會不但無所作為,但一如立法會多位泛民議員所提到,將來成為了當權者籠絡「自己友」的平台。新增及既有的委員會,成了「梁政府」支持者的聚腳點,而這些支持者,不少是現時(更多是可見將來)選舉委員會的成員。既然選委會的成員集中到梁營中,梁氏藉著現有體制可以確保順利當選,下屆特首選舉出現真正普選的可能性則更是微乎其微了。

這些政府籠絡的「特權階級」(從政治上的特權將延伸至經濟上的特權,)在很多國際事例上都造成政府資源的壟斷。既得利益集團獨享政府資源,正是當前歐洲多個國家包括希臘及意大利出現財政危機的遠因。

利益集團的決策,往往以小圈子的私益為是,卻用社會整體發展作為包裝。在香港今次的「施政報告」當中所反映的一個鮮明例子就是,在香港全年的建屋量並無實質增長的情況下,特區政府卻以要「增建公屋」為借口,偷換概念地推出「引入外地勞工」的機制;這樣一來,就是將原本應放在香港的基層工人口袋的合理薪金,移花接木搬到大發展商的帳戶中。香港的貧富懸殊勢必進一步加劇,低下層的生活必更形窘迫。

香港人如不能及早警覺這種惡劣趨勢,到利益集團膨脹至不能控制的地步,則社會要回頭也為時已晚。眼前十多個新增的諮詢委員會,勢必將香港社會推向「政治懸崖」;如果這種政治歪風不及時制止,香港恐怕難免墮入萬丈深淵。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www.hkjp.or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