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九十後

期數
3597
刊登日期
2013.01.25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1 月 27 日

不知大家有沒有聽過「90後」這個形容詞?90後,或稱「九零後」泛指於一九九O年至一九九九年出生的人。

近年社會對「90後」這一詞充滿著負面的批評。傳媒更廣泛地報導聘請了「90後」的僱主之哀號,如:上班常遲到兼屢勸不改、請病假甚至辭職也要父母代勞、開會或上班時只自顧打SMS、對工作沒有熱誠、遇到困難便放棄⋯⋯究竟這是不是90後的全部?90後又如何看自己?90後這個詞語真的如此負面嗎?

為了解90後年青人與其他年齡組群對90後的看法,明愛九龍社區中心在二O一二年十一月期間進行了一項名為「社會人士對『90後』的觀感調查」。是次調查由義工以街頭訪問的形式訪問了二百六十三人。性別方面男性佔43.3%109人)、女性佔56.7%143人)。年齡層由一九六O年前出生至一九九九年後出生不等。當中90後佔所有被訪者的37%95人)、非90後的則佔63%159人)。

是次問卷調查共提供了30個形容詞(見註),請被訪者選出最能代表90後的10個特質,當中依次為「公主病/王子病/港孩」(46%)、「物質主義」(42%)、「衝動」及「毅力不足」(同為41%);而「公主病/王子病/港孩」分別成為90後選出最能代表他們特質的第二位(佔受訪人數43%),及非90後認為最能代表90後的第一位(佔受訪人數48%),而最多90後選出最能代表他們特質的第一位(佔44%)則為「物質主義」。話雖如此,不論90後與非90後均最多人認同「90後」這個詞語為中性詞語(佔62%)。

事實上,不同時代的年青人在初出茅廬之時也會因自己的人生經驗不多,少不更事而較容易犯錯。社會也會對當時的年青人有著或多或少的批評聲音,「一代不如一代」的感嘆也時有聽聞。但隨著社會包容下所給予的機會,不同年代也有青年能獨當一面。

當然,不同年代出生的人也因著當時的經濟環境、家庭結構、生活文化的不同而孕育出不同特質的青年。但相信只要社會給予機會並按著他們的特質多加栽培,相信90後的年青人將來亦有機會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


備註:
一心多用、具自信、視野廣闊、著重健康、號召力強、平易近人、勇於突破社會框架、團結、不負責任、公主病/王子病/港孩、詞窮、愛表現、揮霍、功利、毅力不足、時代感、有創意、容易結交朋友、享受生活、行動力高、抗逆力差、衝動、自我中心、有主見、適應力強、目無尊長、物質主義、無幹勁、政治冷感、虛榮心

 

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