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有方】快樂兒女幸福家

期數
3597
刊登日期
2013.01.25
作者
王素文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1 月 27 日

「聖保祿說,一個有聖德的家庭是慈愛與寬恕之地。上主所喜悅的是:丈夫與妻子彼此相愛;作子女的尊敬服從父母;作父母的不要激怒你們的子女,免得他們灰心喪志。這樣的家庭能傳播福音,也讓教會在家庭中誕生。」(每日聖言2012


在這個美好的聖家節,聖神不斷感動我,要寫下天主的愛是在家中彰顯的真義。

從事教育工作四十多年的生涯中,使我深深體驗家庭影響孩子是多麼深遠,「家」是生命的溫床,成長的基地;竟成了扭曲生命,摧殘童真的陷阱。使我明白:世上沒有教不到的壞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師長。

在所遇的人與事中,尤其是在「教子有方」講座的個案中,碰上不少扣人心弦的家庭故事(真人真事),以下個案全以假名,以保護案中人。

亞忠和小豪成長在一個不幸的家庭,父親因精神病,不但不能負起養家的責任,反而成為家中的負累,不斷傷及妻兒。母親要負起整個家庭,教子養家的責任,十分吃力。小兒四、五歲就要被鎖在家中,兩個小兄弟相依相伴,吃母親留下的稀粥菜莆度日,直至上小學。但這對小兄弟明白母親的辛苦,也用心念書,但最怕父親(渡假)回家。一次,凶父追斬母親,亞忠為保護母親而被斬傷,從此心理蒙上童年陰影經久未消失。目前,兩兄弟已長成,兄長出外工作,小弟讀大學了,但家中卻常翻起風波,互相迫害、彼此受苦。為甚麼呢?因母親在長期的壓力逼迫下,又在擔驚受怕的境況中,患上了抑鬱症,兒子受不了她的囉唆,常與她吵嘴。不像從前那麼服從乖巧,使她傷心欲絕。我接案後,與他們重新建構家庭關係,再進行家庭輔導,改善溝通模式,經歷一年多的努力,在大家的共識中得到改善。

當初,我細問情況,兩個青年熱淚盈眶地告訴我,母親的辛苦他們了解,更想回報。可是她日夜在他們耳邊囉唆,不斷的指責,抱怨令他們受不了,動不動就哭,就罵,像是要把他們迫瘋似的,還說他們不孝,忘恩負義!

兩位年青人細訴母子關係的糾纏問題,母親在旁不斷哭泣,不知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我開始明白,她是不能自制,身心受煎熬。於是,安排母親見精神科醫生,兩個兒子開始明白是抑鬱症使母親作出這些情況。兩個月後,經過幾次的家庭輔導便漸有轉機。母親因藥物使情緒平穩了,開始以積極的態度生活,使兒子也樂意回家與她相聚,他們之間在交談中,可以彼此安慰,互相欣賞了!最難得的就是能一起到聖堂參與彌撒,在主內修和。(原來他們一家都是教友),母親終於明白,不能以自己的「勞累、困苦」來激怒子女,免得他們灰心喪志。其實,兩位寶貝兒子心知母親辛勞捱苦,但他們要成長獨立,創業興家就不能長期受制於母親的無理取鬧,子女是天主賜我們的禮物,不是我們的附屬品,要尊重他們是獨立的個體,在天主的祝福下,讓他們都有發展的空間,為自己的生命負責、為自己的使命努力!主!祝福每一個家庭,特別是無法溝通的痛苦家庭。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