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通識】醇美年華

期數
3597
刊登日期
2013.01.25
作者
王慧慈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1 月 27 日

     本片適用於高中通識科以下單元:
      單元一:個人成長及人際關係
      單元二:今日香港
      單元四:全球化

倫敦經紀麥斯事事金錢至上,做事不擇手段,驕傲自大。某天,他接到叔父的死訊,得知繼承了所有遺產,包括一幢法國古堡和偌大的葡萄園——那兒亦是他度過童年的地方。麥斯前往法國辦理手續,打算變賣一切。他重遇昔日的舊街坊,眾人熱情地款待他。麥斯對於眼前的人與事,感到既陌生又熟悉,腦海裡再次浮現昔日與叔父一起生活的快樂片段。麥斯離去後,念念不忘小鎮的鄉土情懷,更發現自己原來一直與孤獨為伴,漸漸明白叔父將遺產留給自己的用意。

一齣暖化心靈的作品,故事從領取一筆遺產開始,男主角展開一段法國之旅,重臨舊地,勾起許多童年回憶。事實上,該旅程是一段轉化心靈、探索真我的旅程:男主角重新認識自己,思考生命的意義,重拾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感情。事實上,他繼承的,不只是一座葡萄莊園,更是一座重拾生命的葡萄園。

影片改編自彼得梅爾的同名小說,他的暢銷作品《山居歲月》(A Year in Provence)最為人們熟悉。本片同樣以法國南部普羅旺斯作為背景,景致怡人、生活悠閒的法式小鎮風情跟節奏急促、緊張的英國大都會形成強烈對比,小鎮濃厚的人情味跟大都市疏離的人際關係互相對照,當中並加插美法兩國的飲食文化差異帶來的衝突,嘲諷美式快餐食物的庸俗。

商業社會一切以金錢掛帥,爾虞我詐,人們終日營營役役,既是為口奔馳,亦是滿足消費慾望,漸漸忘記了生命的真諦。影片透過男主角的反思和轉化,也談生命也談情。男主角生活富裕、事業成功,卻活得不快樂,總覺得生命裡欠缺甚麼——事實上,他缺少的正是愛!愛是雙向的,自我中心的男主角從不願意付出,又如何能夠感受別人的關懷呢?

聯合國於二O一二年四月二日發表了首份《全球快樂報告》,該報告檢視快樂指數跟個人及國家政策的關係,包括政治自由、社交網絡、廉潔、精神健康、生理健康、工作及家庭穩定等等,總共檢視了全球一百五十六個國家和地方。首三位最快樂的國家分別是丹麥、芬蘭和挪威;排行榜末的多是非洲國家,分別是中非、貝寧和多哥。亞洲國家中,新加坡排名最高,佔第三十三位,香港排第六十七位,中國則排第一百一十二位。當然,人均收入較高、物質生活較富裕的國家,人民的快樂指數亦相對較高,然而,這並非絕對成正比,例如美國的人均收入過去一直有所增長,但他們的快樂指數卻未有上升。

 討論問題

  1. 你認為金錢能否買得到快樂?為甚麼?
  2. 你覺得現在所過的生活是否快樂?為甚麼?
  3. 你跟父母及兄弟姊妹的相處如何?
  4. 你認為現今社會,是否過於著重物質生活?為甚麼?
  5. 你喜歡大城市抑或鄉村生活?為甚麼?

 參考資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