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藝術的時光】菊與甜苦

期數
3598
刊登日期
2013.02.01
作者
劉婉婷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2 月 03 日

關於甜的,有這樣經歷。小時候,我是一名忠實「小糖迷」,甚麼糖果統統都愛吃,為了爭取一包糖果,我口甜舌滑向家人說許多甜言蜜語,就這樣,這包糖果輕易走到我手上。先甜後苦,結果這包糖果送給我十隻大蛀牙。關於苦的,又有這樣經歷。小時候,體弱多病,家人煲藥茶給我療病。藥茶還未喝下去,那陣苦味傳至嗅覺神經,使我打退堂鼓,於是家人施苦肉計哄哄這個「小糖迷」。先苦後甜,一口氣把整碗苦茶咕嚕咕嚕滑進咽喉裡,家人才獎我一小粒「嘉應子」,真是苦盡甘來。

有人說人生應是先甜後苦,今日不知明日事,要愁甚麼?寧可預支快樂,盡情享受,盡情歡樂,一切煩惱的事,玩樂過後才再算,最後這些煩惱依舊纏擾著。有人說人生應是先苦後甜,既不知明天將如何,未雨綢繆,有備無患,至少今天先苦著,或許明天可會嘗到甜頭。

早前曾在本專欄介紹有關梅、蘭、竹的畫作,今天就說說菊花吧,也是最後一個「四君子」。「四君子」是國畫中對這四種植物的稱譽,明代名家黃鳳池輯錄《梅竹蘭菊四譜》,故此,明代畫家陳繼儒稱之為「四君」,將梅蘭竹菊賦予其高尚品格的人格化,常被文人雅士用來表現清高脫俗的情懷。菊花也是中國詩人畫家不少得的題材,詩人陶淵明十分愛菊,在他文中常出現詠菊佳句。自陶淵明讚菊之後,菊花被視為「花中隱士」。

過去表現菊花的國畫數量不多,相比梅竹蘭的畫作,入畫則較遲,始於五代。明代畫家徐渭 1521- 1593)是中國畫壇中的一位璀璨明星,連清代畫家鄭板橋都拜倒不已,民國畫家吳昌碩也稱他為「畫中聖」,可見他的畫技卓越非凡。徐渭最擅長水墨花卉,畫風古樸淡雅,作品大膽創新,就像這幅《菊竹圖》(圖),畫中菊花昂然鶴立在低垂的竹林中,相輝呼應;一叢菊花簇擁相迎,落筆揮灑自如,菊瓣線條清晰可見;菊葉排列好像一串葡萄,並以大筆勾畫葉中的脈跡,生氣蓬勃。整幅畫作的筆墨乾溼濃淡發揮得淋漓盡致。

徐渭的繪畫生涯猶如呷一碗菊花茶,甜中帶苦,苦中帶甜,命運好像梵谷一樣,受盡精神病困擾,坎坷潦倒。惟有把不滿的情緒用筆墨發泄出來,寄情於畫,苦中作樂。兒時,嫲嫲在聖堂祭衣房旁邊喜歡把又黃又白又紫的菊花,一支一支插進在花瓶裡,並對我說:「要像菊花一樣,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那時年幼的我不明所以。

菊花沒有玫瑰那豔麗的外表,它只有的是堅強生命力,不怕嚴寒冬霜所折磨,凋謝時仍挺着胸膛「說再見」,不像那些曇花弱不禁風。菊花很喜歡為人類「服務」,特意把自己壽命延長一點,把自己綻放久一點,給世界帶來多點美,多點生氣,不會像那些曇花只是一現即刻凋謝。

我明白了,嫲嫲喜歡插菊花,大抵因為菊花喜歡為人類「服務」,是一種容易打理和適應力很強的花,而且它凋謝後不會像玫瑰一樣,花瓣一片一片凋落下來,遍地凌亂,瓣落紛紛,要清理「善後」工作。菊花是堅毅頑強生命的象徵,還吃得苦中苦。在甜苦中周旋著,忽然想起莎士比亞的名句:「甜中加甜不見其甜,樂中加樂才是大樂。」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