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通識】放牛班的春天(另譯:歌聲伴我心)

期數
3598
刊登日期
2013.02.01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2 月 03 日

 本片適用於新高中通識教育科
    單元一: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單元二:今日香港
    單元四:全球化

 

近日網上傳來金句:「小朋友做錯事,千萬不要只顧打罵。因為這樣做,他們只會記得爸媽的打罵,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錯甚麼!」令我想起聖巴西略(St. Basil the Great330-379)對「服從」的見解:「或者為了怕受懲罰,我們躲避罪惡,這是一種奴隸的心態。或者為酬報所引誘,這時我們形同商賈……」

棒下出高徒?!

《放牛班的春天》場景是一間青少年輔育院,院長崇尚「鐵的紀律」,凡調皮搗蛋者,皆遭體罰及禁閉,「犯錯、處罰、禁閉」是他的口頭禪,校園儼然成為地獄。他認為這樣可以好好管理學校,表面上井井有條,可是學生們卻仍然暗地裡不斷搗蛋。

無藥可救?!

那年夏天,馬修老師踏進青少年輔育院,任務是輔導這一群被視為「地底泥」的孩子:有低收入家庭的、有過度頑劣被趕出來、還有雙親戰死的孤兒。新老師自然成為同學們捉弄的新目標,甚至替他起別號:「禿頭老師」。

憑良心行事

這位「禿頭老師」對院長的鐵腕統治看不過眼,於是他嘗試以自己認為合理、合乎良心的方法去處理問題學生,漸漸打動了各人的心……令學生們開始明白自己的搗蛋行為所帶來的後果;開始懂得慚愧、懊悔;亦慢慢得到有尊嚴和公平的對待……

其實道德的良心存在於人心深處,在適當的時刻,囑咐他行善避惡。道德的良心是理性的一個判斷,藉此人可辨認一個具體行為的道德品質。為行了惡事的人,他良心的裁判仍可成為皈依和希望的保證。受過良好培育的良心是正直和真實的,它依循理性,符合造物主的智慧所願的真善而作出判斷,所以人人都應設法培育自己的良心。

愛.寬恕.肯定

「禿頭老師」希望用音樂啟發孩子的潛能,於是替學生組成合唱團,並教導學生生命的真諦。馬修老師對這班頑皮的學生們充滿愛心和包容,孩子們由最初的鄙視,到備受感動,漸漸發覺自己並不是一無是處!正正是這份被信任、被肯定、被珍惜的感覺,令一班野孩子蛻變成天使……

只要我們在倫理生活中,將愛德實踐出來,就能享有天主子女的靈性自由。那麼,在天主台前,我們不再像一個滿懷恐懼的奴隸,也不再像一個為賺薪酬的傭工,而是像一個兒子,只為還愛「首先愛了我們」的那一位。

愛的循環

或許已經沒有人記得「禿頭老師」的名字,但他的教導,卻不知不覺地改變了這班孩子的一生。「禿頭老師」在孩子有需要時盡心盡力幫助他們,而不望回報;讓我想起余叔韶、李柱銘與練乙錚的故事:「我今日幫助過你,將來如果你遇到有一個人需要你幫忙的時候,你就同樣幫助他。」願這份愛能一代一代傳下去。

誠意獻給全天下默默付出,春風化雨的教育工作者!

 

教會指引
《天主教教理》    良心1778-1802  
                                  德行 1822-1845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