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斟字酌】知足常樂?

刊登日期
2013.02.08
作者
秦 思

若朋友給你電話,約你到天樂里的「知粥嘗樂」一叙。假設你從來不知道有這麼一間字號,一定以為這店子的字號就是「知足常樂」。待你到了天樂里,找了老半天也看不見「知足常樂」的招牌,正要致電你的朋友,大興問罪之師時,一個斗大的招牌卻赫然出現眼前,讓你忍不住啞然失笑──原來是「知粥嘗樂」!

這樣子把詞語中的字換上同音字,以突顯自己意念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屢見不鮮,其中不少是廣告標語、宣傳口號、歌名戲名等。記得六十多年前,我還是名小學生,便初次在報章的廣告上看到這樣子的廣告標語。一間店舖把「豈有此理」寫成「喜有此履」。

猜猜它在推銷甚麼商品?

當然是鞋子。

把常見的詞語或成語,以同音字代換其中的一兩個字來營造出新意,當然非常有趣,有時甚至十分幽默風趣,因而大收惹人注目的效果,難怪廣告界樂此不疲呢。不過,站在語文立場而言,這會對莘莘學子的語文學習產生不良影響,以為這些古里稀奇的詞語才是正確的寫法。因此,家長和語文教師碰上這些詞語時,免不了要花點時間來給學子適當的輔導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