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之歌】我需要靜默祈禱

期數
3598
刊登日期
2013.02.08
作者
馮賜豪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2 月 03 日

「誰奉行天主的旨意,他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親。」(谷三35)我們在基督內是兄弟姊妹,誰說自己沒缺點和不足之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有限,從初出道至今我只努力去走——在堂區施行聖事、舉行聖祭、負責學校牧靈工作、幫助推行明愛社會福利服務或其他。我曾經驗到自我不足之處,亦可能已作反見證;但相信我曾努力的付出也會成為天主的工具去愈顯主榮!

堂區好像一個家庭,堂區神父就好像家長,我在團體中所看到的角度實在比部份人看到的局部較闊;如服務不是以團體進步為實踐目標,而只抱著如前一樣做便不會有錯的觀念是沒有意義的,難怪當年教區神父主保聖人聖維雅納也和他的堂區教友之間產生張力和矛盾。我常遇到有人問我為何以前當警察,現在做神父。「你們來看看罷!」(若一39)我那時因自覺社會經驗豐富,很想知道為何那些男青年要去做神父;那時我於聖神修院遇到了在修院生活和接受培訓的青年,他們現在大部份已是在堂區工作的神父。我現在看了,經驗了!我來是為叫你們信主,為獲得生命!且獲得豐富的生命!(若十10

人們大多為理性或感性所牽引,去追尋、去了解;懷着好奇心是很自然。我們神父學習哲學、天主教教義、倫理、禮儀、聖經、靈修和其他學科無非是希望能以理性和知識的基礎去信、望和愛;可是學習不同哲學和神學家以不同的角度去看問題和找出路的過程是永無止境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莊子內篇養生主第三》學海無涯而生命有限。

此外,身為司鐸應是一位常祈禱的人,過去二十多年司鐸生涯中,我經驗到每天祈禱的靈修非常重要。還記得我在聖神修院培訓時,每天一早便到小堂靜默祈禱;在靜寂中,有時感到疲倦,有時會很理性去追求聖經金句的知識和意義。現今我以「生命自覺」(Focusing)的有深度靜默的祈禱去集中身體的感覺或感受;又或以日常生活自然浮上來的感受,在寧靜中去品嘗其中意感(Felt Sense 的味道,我感到內在心靈深處的滿足,這方式為我很適合。在美國有兩位耶穌會士稱「內觀自得」(Bio-spirituality ,遲些我會與教友們分享和作出「內觀自得」的靜默靈修祈禱練習。

朋友,我和你也是常人。你們有家庭、丈夫、妻子、兄弟、姊妹或自己是獨子獨女在俗世生活;我則過獨身生活,只能有團體,和團體內的兄弟姊妹去修行。究竟生活紅塵世俗抑或靈性神聖?兩者有分別或是可以並存?

「人們都走了,我也回家去,孤獨地。」「我意外地碰到正在路邊玩着的孩子們。孩子們,主,別人的孩子們,他們永不會是我自己的。」「去愛每一個人而不為自己留下任何人是困難的。⋯⋯永遠去迎合別人,而沒有人來迎合自己的生活是困難的。」「我與你同在,我就是你。因我需要一個另外的身體來繼續我的降生以及我救贖的工作。我在永遠揀選了你,我需要你。」(《現代人的禱詞》——司鐸星期日的晚禱)。來!讓我們一起有恆心地靜默祈禱罷!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