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員初體驗
堂區有點像小社區,需要各人藉著不同的恩竉,各施所長去盡一分力,你可有想過如何服務堂區嗎?我認為人的聲音動聽與否多半是天生的,自問音色清麗、咬字準確,加上不大怯場的個性,服務堂區,想來,加入讀經員行列最理想不過,在朋友誠邀下,抱著這個心態投入服務,回想起原來真的是有點天真了。
自報名加入讀經員起,每次參加感恩祭,都特意早早出現佔著「有利位置」觀察讀經員的一舉一動,看他們上下經台的步伐、時刻,調較咪高峰的手法,細聽他們的咬字、換氣位及停頓方式,如此這般過了三個月的觀察期,確定自己的意向,經過初步培訓及派遣禮,就正式成為會員投入服務了。
挑好沉穩莊重而又不至於花枝招展或過於休閒的服飾,苦練自己負責的經文,揣摩其中的意義,細心留意音量、音調、停頓位置、抑揚頓挫等等細節,就「走馬上任」嘍!
首次主日站在經台上,往下一瞧,老覺得一眾的目光都注視著我,平日不時總會有的咳嗽聲、小孩嘟噥喊聲全沒了,教堂內鴉雀無聲,令人不自覺地心跳加速,腳肚子發軟,深呼吸一下試著收斂心神、注目經文,明明苦練數十次的經文忽地變得如此陌生,讀經中途有時又心生雜念:會否太小或太大聲?是否太快或太慢?勉力提醒自己要集中精神,重新專注投入,如此這般才算是大功告成。若不慎在開始時就念錯了字,只要神一飄、心一怯,唉,那就真是「兵敗如山倒」了,接下來讀的經文就更易出錯,結果可能一塌糊塗,令人後悔不已,總而言之,這不是一份輕鬆的事奉,有時真有點兒步步驚心啊!
然而服務堂區總要在不同的崗位盡一己之力,不能因為小小困難就輕易言退,而且讀經真的算是一份優差,不用風吹雨打、搬搬抬抬,只要誠心交托努力練習,加上小心保養聲線,多加磨練,就能功多藝熟,應付自如。還好本人所屬堂區的神父教友都心胸廣闊非常包容,即使那天你頻吃螺絲、走音、口吃、懶音等等出盡洋相,他們都能從容面對,從不責罵教訓你;使你羞愧之餘,得痛下決心回去苦修,再重出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