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友戲有益】喃叱哆嘍呵
香港話劇團資深演員潘璧雲,當了該團文學經理,專事寫作出版。在排練室黑盒劇場,欣賞了她自編自演的《喃叱哆嘍呵》,編舞家伍宇烈除了和馮蔚衡聯合導演外,也和潘合演一對兄妹、和分別兼飾他們的母親林佩華。劇名是聾啞的長子初學說話,講出母親最愛聽那首樂曲名字:藍色多瑙河。
劇情由二人圍讀劇本方式開始,介紹二人飾演三個角色,逐漸轉為不順時序的跨時空演出。但觀眾可以很清楚掌握故事大概:林佩華嫁給表哥、卻不是她從小就想嫁的那個表哥。從大陸來到香港,先生下長子,又聾又啞。曾狠心寄養兒童院,結果捨不得又帶回家,盡心盡力撫養照顧他。生下幼女,反而要她甚麼都遷就和讓給哥哥。結果兄妹一個是身心都殘障、另一個身體正常卻心理不平衡。
劇本選擇一些兄妹成長過程中的事件來反映這問題。一件是兒子撒嬌,走上天台,母親歇斯底里地在天台邊緣以跳樓的危險,來打壓兒子的任性發脾氣。二人爬上梯級形的觀眾席演這一幕,非常震撼。另外是兒子生日,清貧母親只可開罐午餐肉,成團放在碟上當做生日蛋糕,插枝紅燭。另一幕是最長的一幕,斷續地夾住一些倒敘回憶演出來。順時序整理過的情節,是母親已住進老人院,女兒中年婚姻失敗,取得一筆贍養費,毅然用來讓五十歲的兄長接受耳部手術,恢復聽覺,再上課學習說話。但他仍不快樂,在五十歲生日,造個午餐肉生日蛋糕自己慶生,拒絕說話,恢復用手語筆談和來訪妹妹溝通:一個覺得兄長不感激反抱怨她迫他復聰;另一個堅持他不快樂與失聰與否無關。終於女兒聽電話錄音才知道:哥哥聽了老人院來電,以復聰耳朵親耳聽到母親去世的噩耗,因此反應強烈!女兒也在二人對罵時,道出自小覺得母親偏心向著兄長的痛苦:父母吵架,母親叫女兒到鄰家搭食,卻帶兒子離家出走,令女兒慨嘆:「從沒有人為我留下,更沒人帶我出走!」
這是一部很吸引觀眾屏息欣賞的好戲,兩名主角都演得出色。潘璧雲以聲線體態演出母與女截然不同角色;伍宇烈是舞蹈家而演微跛又聽障言語不清,確是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