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艾與甘蜜】進入光輝前
看小小孩童學行,他們首先總是雙手雙足的爬行。你不讓他爬,他還是坐在地上,讓一邊大腿拖著半邊臀部的蠕動。步行的確有點冒險,即使我們已長大,還不是一樣的一腳不曾踩穩,另一步卻又要踏出向前,偶爾踩了個空,失了重心,便會倒下。面對不明朗的前路,誰會不計較安穩不安穩,豁然把一切交付出去?
每年四旬期的第二主日,首篇讀經總是誦讀亞巴郎的故事——天主召喚亞巴郎離開故鄉、家族和父家,要到一處遙遠的陌生地去,那時他已七十五歲;天主後來又試探亞巴郎,看他是否願意獻出他老年所得的獨生子依撒格;天主要與亞巴郎立約,說他的後裔將繁多如天上的星宿,那時他還沒有子嗣。亞巴郎都慨然照上主所說的做了,這份驚人的信德,足使他被上主稱為義人。以色列子民輕原祖而重亞巴郎,因原祖信靠自己,背棄了天主;亞巴郎儘管也有他人性的弱點,但他信德典範的崇高地位是沒有人能替代的。
亞巴郎相信了天主,不是因為證實了天主值得他信,才相信了。果真如此,他的信還有甚麼價值?他相信天主,是首先天主相信了他,從芸芸眾生中,唯獨揀選了他。信仰的召叫與成長,本身就充滿危機,既是危險,也是生機。誰也不能總是雙手雙足著地,滿有把握的才肯爬行;他必須堅強的站立起來,奮勇的向前邁進。我們生活中面對幾許困惑和考驗,有多少是我們能掌控的?有時我們太想掌控了:把一切計算清楚、要往何處、會發生甚麼、要付出多少?另一方面,也真想因循地習以為常,甚至虛與委蛇的過了去。許多人就是這樣,不能向前進入一個與主更深的關係;不肯吃苦、不肯勉力、一味以「天主知道我的軟弱」為藉口,畏懼退縮,最終導致枯萎、喪亡。
今天第二篇讀經《斐理伯人書》中,保祿所說:「有許多人,我曾多次對你們說過,如今再含淚對你們說:他們行事為人,是基督十字架的敵人;他們的結局是喪亡,他們的天主是肚腹,以羞辱為光榮,只思念地上的事。」(三18—19)正是指當時教會內,有人覺得追隨基督、相信救恩的實現,是一件很虛渺的事,倒不如吃喝玩樂、放縱情慾、追逐物質世界算了。「至於我們,我們的家鄉原是在天上,我們等待主耶穌基督我們的救主從那裡降來,他必要按他能使一切屈服於自己的大能,改變我們卑賤的身體,相似他光榮的身體。」(三20—21)
主耶穌的光榮身體,曾在祂增餅後,並在伯多祿明認祂為天主的受傅者之後,在山上祈禱時顯現過。然而,伯多祿關注的是如何能以簡單的方法,一勞永逸地把世代以還,法律和先知所指向的救恩的滿全留住?讓這光輝就此停留在主耶穌身上。他沒理會這光輝是必須經歷逾越羔羊的被宰殺,才能滿全。「他們出顯在光耀中,談論耶穌的去世,即他在耶路撒冷必要完成的事。」(路九31)
要接受主的光榮是件令人振奮和神馳的事,但要接受這光榮的主須先經歷屈辱、苦難和死亡,卻又何等令人沮喪、失望?而他們還要下山,回歸生活原處,污足垢面的面對生活的欠缺和考驗。正是這些欠缺和考驗要淨化主的門徒。四旬期要求我們作門徒的,要反省在進入主的光輝前,是否聽從了雲中的聲音:「這是我的兒子,我所揀選的,你們要聽從他!」(路九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