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儉?慳吝?
期數
3601
刊登日期
2013.02.22
作者
梁偉才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2 月 24 日
有一位婆婆,衣著簡樸,部份衣衫也帶有一點破爛,她時常省吃儉用,沒有娛樂,用錢方面也常斤斤計較。她的朋友都標籤她為一個吝嗇的人,一個窮老人,不懂得享受人生,是守財奴。有一天,她竟然把她以拾荒所得以及她的養老金交給神父,並請他代為轉交一個剛失去父親的家庭,他本是家庭的經濟支柱,因意外離世,留下妻兒及老媽。婆婆聽到消息,便聯絡神父,希望可以做一點事。
節儉與慳吝,兩者有時很難分辨。表面看來,一個節儉的人與一個慳吝的人並無大分別。他們都會視金錢如命根,不願多花費,尤其是一些奢侈品,他們生活清簡,視分毫如億兆。
耶穌給了我們一個標準來衡量兩者的不同。他說:「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瑪六21)
一個慳吝的人,他的關注是他自己,他時常計算自己所有的,窮盡一生把省下來的金錢收藏起來,恐怕有人偷竊。他從來也不會想到要做甚麼捐獻善事,也不會理會他人的需要,有時更會「從乞丐砵裡討飯吃」。他一心只以錢財來滿足自己的佔有慾,而事實上,他費盡一生來守著錢財,卻沒有真正使用過,死後也不能帶走。
相反,一位節儉的人,他或是把生命焦點放在他人身上,或是放在侍奉天主上。
第一種節儉的人省吃儉用,目的是把節省到的金錢用來協助有需要的人。他們關心的是他人的真正需要,至於自己,只需要最基本的東西可以活存,便已足夠。他們的愛心是那麼大,常憐憫那些最弱小貧窮的一群。他們明白,自己所擁有的並非理所當然,應該把有限的一切與「沒有」的人分享,讓他們也成為「有」。他們實踐了耶穌對富貴少年的要求:「你去,變賣你所有的一切,施捨給窮人……。」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