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篤十六世任內

期數
3602
刊登日期
2013.03.01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3 月 03 日

(綜合梵蒂岡電台 /天美社訊)本篤十六世二月二十八日辭任教宗,他正好用上七年多時間,會晤各地主教,而退任前他剛好開始第二輪接見意大利主教述職的活動。

教會法典要求各教區主教每五年向教宗述職,惟現時全世界總共約二千九百個教區,而教宗本篤任內除接見主教團外亦有其他任務。

負責安排探訪的主教代表大會秘書長鮑總主教(L. Baldisseri)早前指大原則是「教宗必須與全世界的主教定期會面」,但「五年週期指引」卻因為全球主教數目、教宗的時間表及主教的日程表而不易履行。

每個主教團或主教會見教宗的次序亦未有嚴格安排,如法國主教於二O一二年末才與教宗首次會面;但巴布亞新幾內亞的主教於去年六月已是第二次與教宗會面,他們第一次會面早於O五年。 

而教廷在會面國家之列中亦遺漏了荷蘭,荷蘭主教最後一次探訪已是二OO四年謹見真福若望保祿二世時。

荷蘭主教團發言人於一月八日(本篤宣布辭職前)表示當地七個教區期望於今年年底或一四年初與教宗會面。

另外這些年間不曾往梵蒂岡向教宗述職的亦包括中國內地主教,但這是因為中國政府的限制;香港與澳門的主教則於O八年向教宗述職。

鮑總主教向《羅馬觀察報》表示,聖保祿於《迦拉達書》描述自己從耶路撒冷回程後諮詢聖伯多祿的情況,能帶出探訪並諮詢教宗,即聖伯多祿繼任人的重要性。但總主教稱,直到公元七四三年,當時教宗匝加(Zachary)才將謹見教宗定為普世規定,再由教宗思道五世(Sixtus V)於一五八五年確立。

他說:「主教們會定期被邀請到羅馬,到羅馬教會的創立者、宗徒伯多祿及保祿的墓地朝聖,表達並重申教會的團結及共同治理。」

本篤於本年聖灰瞻禮翌日,即二月十四日依照時間表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與羅馬教區的司鐸會面,這是他作為伯多祿繼承人與自己教區的神職人員最後一次相聚,約有三千五百名司鐸參加。

本篤進入大廳時受到司鐸們熱烈掌聲迎接,其羅馬代理主教瓦利尼樞機(A. Vallini)在致詞中向教宗表達了司鐸對他愛戴之情。他說羅馬教區將永遠感謝他,與他的芳表和他對司鐸生活的高見緊密相連。

本篤指出,羅馬教會是個活躍的教會,他的司鐸一方面能保持自己強而有力的身份認同,也體現出公教和普世性的特徵。他又表示自己雖然引退,「我也將在祈禱中與你們大家常相左右,亦肯定你們也與我同在,即使我將度隱居的生活。」

本篤其後與司鐸分享五十年前的梵二大公會議,回顧六十年代的教會生活及他對大公會議的希望;又談到會議提倡禮儀文字明白易懂和積極參與的重要性。本篤隨後談到大公會議討論的主教集體領導、基督徒合一、宗教交談及傳播工具的角色等幾個主題。

本篤最後說:「我以祈禱引退,卻永遠同你們在一起。讓我們一起與上主同行,堅信上主得勝。」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