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藝術的時光】肉與代謝

期數
3602
刊登日期
2013.03.01
作者
劉婉婷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3 月 03 日

大家有否遇過以下煩惱:換了護膚品,皮膚依然毫無改善;常以節食減肥,還是瘦不了;體力很弱,動不動就覺得疲憊不堪。以上的煩惱應該是新陳代謝出現了問題,它的速度減慢了。要重燃新陳代謝的速度,最有效方法就是做有氧運動。

人體的肌肉纖維愈多,愈能燃燒更多熱量,可使新陳代謝加速和提升。當年紀漸長,肌肉會逐漸流失及鬆弛,導致代謝下降,若加上長期不運動,中年罹患「代謝症候群」比例偏高,衰老得很快。因此,要維持良好的代謝速度,就必須勤於鍛鍊,以增加肌肉纖維。

同樣,孩子更加需要勤於鍛鍊肌肉,才得以全能發展。除了運動外,繪繪畫、做手工是不錯的活動,尤其是要多使用剪刀,三歲能剪出紙條,六歲也能剪出圖形。可是在我教學經驗中,偶有幾位八歲的小孩未能掌握剪出圖形,這些孩子在家中必定是「十指不沾陽春水」,家長服侍過於周到,以致孩子肌肉發展遲滯,從而影響智能。

最佳解決方法就是鼓勵孩子多玩黏土。用黏土捏塑出不同形體,不但對孩子手部發展有幫助,更可以豐富想像力,刺激視覺。

玩黏土不是小孩子的專利,大人也可以玩玩。黏土創作比繪畫消耗更多體力,記得在中學上視藝堂,曾創作陶瓷,其中拉坯項目令我畢生難忘。將陶泥放在拉坯機旋轉台上,用手把濕潤陶泥推壓,並在中間位開孔,快速轉動拉坯機,把陶泥擴濶至所需尺寸。累的要命,更要不停地腳踏踏板,才能使拉坯機的旋轉台轉動,手又要迅速地將坯件拉高,總之眼明手快腳要快,結果拖著疲累的身軀帶著失敗的「製成品」回家獻醜獻醜。

陶瓷一向是中國馳名於世,其實法國的陶藝更勝一籌。據說後法國印象派畫家高更結識了法國陶藝家夏雷,高更拜夏雷為師,在夏氏工作室學陶藝。過了一段日子,由於高更的畫作無人問津,希望藉這些陶作能賺取一些生活費,可惜他的陶作亦同樣遭受漠視和冷遇的命運。

為甚麼一位鼎鼎大名的大畫家跟毫不起眼的夏雷學陶藝?夏雷有甚麼過人之處?他的陶作是如何?夏雷(Ernest Chaplet 1835-1909)被譽為「法國陶藝之父」,雖然生於小康之家,十三歲便展開陶藝生涯,刻苦耐勞,不論彩繪裝飾瓷畫、捏塑製瓷技巧,件件陶作都是精雕細鏤,巧奪天工。仔細看看他的陶作(見圖),瓷面潤澤無瑕,陶質毫無粗雜,瓶身穩固勻淨,造型曲線流暢,彩繪精緻,色彩明麗。

生命物質的新舊更替及生物體內能量轉化過程,簡稱代謝。井然有序的生物結構有賴代謝過程來維持,換言之,日常人體及生命的活動大都是為代謝服務,例如運動、深呼吸、食化消化和血液循環等,都是代謝物質的運行,仿如天際中的日月星辰在地球上不停地旋轉及運行,有規律,不紊亂。

同樣道理,我們的信仰需要常常「代謝」,才有力邁向聖善旅途,那就吃多些「肉」罷,因為天主的說話成了血肉:「聖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們中間。」(若一14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