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慷天主的慨
方濟的故事中,往往可以看到他的慷慨。按方濟的傳記記載,方濟就是在年青時代,還沒有皈依前,已經對窮人也十分同情和慷慨。方濟曾經立志一定施捨任何求乞的人,特別如果他們說「為了天主神聖愛情」的話。一次,方濟父親的布店裡來了一位求乞的人,他以天主神聖愛情的名義而求哀矜,可是方濟正忙於買賣,以致這位乞丐空手而去。可是,方濟立刻醒覺到了自己的所作所為,便闖出店外,追上那為求乞者,而給他一份很大方的禮物。同時,他又向天主許諾,只要他可以,他則決不拒絕任何因主愛而求乞的人。
一次他在亞西西城內遇到了一位向他求乞的老婦人,但當時他除了身上的外衣之外,別無他物。他如何是好?為了要照顧這位窮人,方濟竟然慷慨而豪爽地把自己的外衣給了她。可是這件事同時令他感到虛榮,因為他認為自己行了一件好事,十分了不起。方濟自己在忠告集裡曾說過,每當人行好事,其實是天主藉著他行美善而已。所以為了表明自己的罪過,他在眾人前,居然明認自己是愛好虛榮者。從此可見方濟在物質上慷慨之餘,他在自尊上,也十分慷慨,不怕被人看不起,甘心表明自己的罪過。
面對弟兄們,方濟同樣慷慨。按傳記另一段的記載,方濟勸告弟兄們要彼此表示愛、和諧及有如家人一般的互助互愛的精神。方濟說:「我願意我的弟兄們,表現出是同一母親的孩子,如果有人要問另一位借長衣或是聖索,那人都應慷慨給予他。他們應將書籍及其他令人快樂的事物,與別人公開分享,甚至應勉勵他人取去。」這份凡物公用的精神,實在是重現了初期教會的生活。
事實上,方濟的慷慨,都是來自他感受到天主的慷慨,而這是他實在從生活中經驗到的。方濟為了接受治療,曾寄居在一座隱修院,一位醫生每天來治療他的眼。聖人為了報答醫生,提出要隱修士請醫生的客,可是該院院父,因為隱修院窮得非常,答說不能請客。這位醫生深明大義,說會將他們的貧窮視作一種最好的佳餚。隱修士們便急速將能夠吃的東西全部擺在桌上,就只是一塊麪包,一點葡萄酒,和一點菜。按傳記所載:「但主的餐桌十分同情僕人們的餐桌。」主的餐桌意思是天主的安排:忽然有人叩門,原來是一位教友送來滿滿一籃上佳的麪包、魚、龍蝦、蜂蜜和葡萄酒。傳記的結束說:「天父的眼從不忽視祂的人們,他們愈是貧窮的乞丐,祂愈加照顧並養育他們。窮人的飯菜更加豐富,因為天主比人更慷慨。」
天主的慷慨啟發了方濟的慷慨,所以如果我們可以「慷天主的慨」,讓天主的美善實現在我們身上,與別人分享天主在我身上的美善,那麼世界就肯定會充滿美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