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麪包聯繫一個社區

期數
3603
刊登日期
2013.03.08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3 月 10 日

地球之友的調查發現,本港四大連鎖超市每日棄置約87公噸食物,造成大量浪費。在這些食物垃圾中,約三分之一為麪包,而部份包裝麪包,更於棄置前刻意被淋水,令拾荒者無法拾取食用。

明愛賽馬會德田青少年綜合服務的一個義工小組「藍田bond」開始關注這情況,並主動聯繫社區的麪包店,建議推行麪包回收計劃,將賣剩的麪包即日由義工收回中心,再轉送給有需要的家庭。

結果義工走遍社區,終獲「馬來亞麪包」店主林先生支持計劃,每星期送出剩餘麪包給予區內有需要家庭,環保資源重生的同時亦為區內街坊帶來關心互助。計劃推行不久,可能是因著這份關愛精神,「美心西餅」亦主動響應這項有意義的活動,使回收的麪包數量大增,讓更多的家庭受惠,同時亦為堆田區減輕不少負擔!

最深刻一次是一位受助婦女想多取一些麪包,工作員即關心她的家庭需要,那知她是因為認識一個單親家庭鄰居,眼見媽媽要照顧三個兒女十分辛苦,希望藉此為她獻出一點關心。就是這份關愛互助精神,服務形式亦開始轉變。她們由原先的受助者轉化成施予者,主動關心社區上有需要的人士,並於每月最後的一個星期天推動全區關愛送暖行動,鼓勵義工及受助家庭一同出動,為區內的拾荒者、清潔工人、長者及其他有需要的人士送上祝福及溫暖。

更感恩的是愈來愈多街坊家庭參與計劃,以前因人手問題每星期只有兩天麪包回收,到現在每天都有足夠的家庭義工協助,而且服務亦擴展到明愛幼兒學校,遠至黃大仙及將軍澳區,校長、老師及家長亦積極響應。其中一些參與活動的家長表示,透過活動知道自己原來是有能力回饋社會,而且還結識了一班志同道合的義工家長,擴闊了生活圈子。此外,孩子們通過在街上派送麪包的經驗,因著受助者給予直接的鼓勵和讚賞,而變得更有自信和主動,這都是助人的額外收穫!

有能力把自己擁有的與人分享是一種福氣,讓我們一同建設一個關愛互助的社區,增加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散發正面能量!

 

明愛青少年服務供稿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