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之歌】投訴文化
香港回歸祖國,整體而言,形勢絕不樂觀,更給人每況愈下的感覺。特區政府無能,已到了水深火熱局面。「曾」班子留下計時炸彈,其實已經相當難拆,可恨「梁」班子帶著「不誠信」污點上場,令工作更顯舉步維艱。雖然香港不是發展健全的民主政制城市,猶幸言論和資訊自由仍然得到法律保障,大家要好好珍惜。這是個心理互動遊戲,政府官員以「公僕」心態服務人民,如果表現積極果斷,則人民對政府的信任及好感程度一定會相應增加。反之,人民看見政府辦事不力,優柔寡斷,假公濟私,愛理不理;則「投訴文化」一定熾熱,不滿情緒必然升溫;其後果是人際關係破產、社會上互不信任的風氣作祟,人人處於作戰狀態,隨時扯火,動輒訴諸武力!
健康的投訴文化有它的存在意義和價值,就是促使公職人員在求進步中盡好本分,不浪費公帑。引申到其他商營、非牟利,甚或宗教團體組織及機構;投訴文化都起積極作用。令商人賺錢之餘,有企業良心;非牟利機構服務升斗市民時不帶官腔;宗教團體及教育機構更有愛心和人情味。不過萬一「投訴文化」成了香港人發洩負面情緒的技倆,那將是「東方之珠」的不幸、甚至是禍害。美國人一向習慣向法庭控訴別人,除了受律師利誘,那種把個人權益及自我肯定奉為神明的態度和價值觀,凌駕於團體及人際之上;動輒就說法庭見,多麼冇癮!
早前聖堂發生了一則小插曲,叫我大開眼界,深深體會「投訴文化」之可怕,及世界真的有這麼多「惡人」!某日,我不在場,如果在,那些工作人員一定不可能向上司交差。堂區工友忽然發現有人在聖堂露天停車場的花槽有所行動,於是上前問個究竟。原來政府部門收到投訴,說我們種植的紫花攀籐生長得太長,與路邊扶手欄太接近,有危險刺傷路人手掌。同事接著告訴對方,神父不在,可否遲些行動,怎知答覆更令人吃驚:「這是政府官地,是借給你們使用而已,你們無權阻止!」噢,一借已經借了八十七年了,竟然連發言權也沒有?他們肯定有備而戰,衝著而來。
原則上我不怪奉命行事的工人,只嘆他們對植物和美感知識這麼貧乏。二話不說,手起剪落,把種了差不多三年的花籐由根部切去,多麼可惜⋯⋯要怪,倒不如怪那位投訴者。如果他╱她是教友,打一個電話給關神父,問題、困難、危機立即可以解決,犯不著「殺生」。他╱她會不會是街外人?行經聖堂,給花籐刺痛,於是投訴上去?我相信可能性不高,因為那節扶手是引你進入教堂範圍的斜路地段,路過的人是不會使用的。總之又是「投訴文化」作祟,家和萬事興,香港社會「和諧文化」蕩然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