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居所
《流芳濟世》,這套香港天主教會首個大型音樂劇終於在二O一三年二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日在理工綜藝館公演了;我有幸觀賞二十三日晚上的一場。我說「終於」是因為這套劇由醞釀至公演足足用了十年時間,單是演員已動用了一百多人,堪稱為巨著;我說「有幸」是因為這套劇所道出的,確實是現今世代的福音。
《流芳濟世》以極其現代的方式描述方濟亞西西的生平。年青的方濟就如大多數青年人一樣喜歡追夢,尋找自己的理想。他眼見家鄉不時被外敵侵擾,於是希望成為騎士,帶領鄉村青年驅除外敵,建功立業。可是,當外敵來犯之時,他們卻不堪一擊,死的死,傷的傷,而方濟則被困於牢獄之中,飽受凌辱鞭笞之苦後,被棄於痲瘋病人聚居的樹林當中。他得到痲瘋病人的照顧,救回一命。
他開始不斷反思自己的路向,更聽到有聲音對他說:「重建我的居所。」他以為天主要他重建聖堂,便又帶領眾兄弟到處行乞募捐,修葺聖堂。不過,在聖堂完工之時,他們仍活於困擾不安之中,方濟不斷思索「重建上主居所」的意義;他回憶在痲瘋樹林的日子,他返回那裡,再遇痲瘋病人,他看到他們雖一無所有,但他們願意背負起自己的十字架,面對自己的病苦,平安喜樂。他始發現重建上主居所就是修復人的心靈。
飾演方濟的演員兼導演馮敬斌的演出實在感人,特別在「樹林」一幕,他將方濟迷茫反思的痛苦演得淋漓盡致,我坐在前排第二行中央,清楚看到他真情的眼淚。演員劉松仁、張衛健、許紹雄、陳美琪及唱片騎師林柏希等不但在公演前起了叫座的作用,更在演出時各以自家獨特的方式表達出世俗追逐名譽、錢財、權力、尊威及教會當時的腐敗情況。松哥飾演的痲瘋王,雖然對白很少,但當他舉起棍杖,領導痲瘋病人為暈倒的方濟祈禱時,真有梅瑟領導埃及人越過紅海的那種威勢;張衛健的「鬼馬」把原屬可憎可惡的尤萃多神父變得可憐復可愛;許紹雄演活了暴發戶的角色;而陳美琪則做盡了恩保德神父心目中母親的角色:虔敬,誘導愛兒歸向天主。另一女主角嘉勒,演出者葉慧婷甜美的歌聲充滿祈禱的意味,在被迫婚時所喊出「我要做修女」的那句話,真能觸動人心。
公演六場實在太少了,正如恩神父在謝幕時說:「這首歌要唱下去。」希望這套劇能再演下去,使更多人明白天主給方濟「重建天主在人心中的居所」這使命,若人人都知道天主常與我們同在的話,世界一定不會如此烏煙瘴氣。方濟的使命也是我們每個人的使命,方濟的生命之歌必須唱下去。
我認識的恩神父是位追夢者,我跟他工作近四十年,他不斷帶領許多人追夢,我亦是其中一位。在追夢過程中,我們亦如方濟和他的同伴一樣,受到試探磨練;但在這些磨練中,我們認識自己,發掘天主埋藏在我們內的塔冷通並予以發揮,好去利用各自獨特的神恩去完成天主給予我們各人的使命。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我們更與天主建立密切的關係,讓天主活在我們心中,使我們的生命更為圓滿。
《流芳濟世》並不是為歌功頌德,而是使我們的生命更肖似我們的創造者──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