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道西苦路:放下許多的「為甚麼」

期數
3605
刊登日期
2013.03.22
作者
翠兒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3 月 24 日

從夏到秋,由冬至暖,每次我從港鐵太子站沿太子道西穿梭來回時,那煩囂喧鬧人車相爭的景象,還有那些在蹓躂伺機的小混混,總會讓我在腦海中浮現耶穌義怒填胸驅趕商人出離聖殿的影像。(路十九4546;瑪廿一1213)我會問:為甚麼我要在這令人煩躁不安的路上疲於奔命,為甚麼我不選擇別的大路?

「『為甚麼』是成功的鑰匙!」這是小學老師寫在我紀念冊上的雋語。到了大學選修新聞系第一課時,老師便將5WWhy/What/When/Where/Who1HHow)寫在白板上,讓我牢記在心:人生在世必須時刻懂得「為甚麼?」然而,這牢固的觀念,卻在我修讀心理輔導時被打破了,因為進行心理輔導時的最大禁忌,是向當事人刻下的種種實況提出「為甚麼」,這會令當事人感到被批判和被排斥。往後,每當我想對周圍的人與事脫口問「為甚麼」時,我會盡量將心裡的問號收押。

長久以來,「苦路第七處:耶穌再次不支倒地」是十四處苦路中,我最深共鳴的一處。此處時刻提醒我因人性軟弱而容易一錯再錯的同時,也讓我嘗到望德是一種念念不忘的考驗和堅持,也體味到保祿宗徒教導的:沒有任何事物可以與天主的愛相隔絕。(羅八3139)記得在庇護工場實習的一年,我服務的對象是精神病康復者,基於他們本身的限制,與他們溝通的先決條件是要進入他們的「現實世界」。要進入他們的現實世界又談何容易。在歷時四個月的第一階段實習結束時,我完全沉溺在灰心喪志的漩渦中。我的導修老師因應我當時的精神狀況,甚至建議我延後實習,順延畢業。我聽罷老師的一番話,更感萬念俱灰。但我卻對自己說:「麥子不死,不能重生,我定要如期畢業。」自此,我乾脆以蓬頭、不修邊幅的運動束褲配波鞋的裝束,出入庇護工場,務求自己與康復者同出一轍,可以同化並融入他們的現實世界。這簡單外在服飾的模仿,卻意味著我放下了許多的「為甚麼」來面對他們,面對自己,遂與他們展開了一段又一段深刻的溝通。

二O一三年也是「沙士」十周年,好些劫後餘生的倖存者,他們不諱言內心仍有一根無法拔除的刺。四旬期內,耳際時常迴響著基督低泣的哀訴:「我甚麼地方對不起你,請你答覆我。」這裡,受苦的耶穌並不是以批判的「為甚麼」去詰問,而是純以一份明白去接納人釘死他的種種原委。太子道西也好,庇護工場也好,「沙士」疫境也好,都承載著人生苦路上種種不能明言的「為甚麼」:委屈與辛酸。然而,朋友,如果今天你心裡有刺,請你放下內心許多的「為甚麼」,讓溫良的慈母瑪利亞輕柔地為你把刺取出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