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需要怎樣的新教宗?
編按:樞機閉門會議三月十三日選出新教宗,此前宗座外方傳教會士、研究中國教會的學者柯毅霖神父(Gianni Criveller)撰文,談論他對新教宗的期許。
我希望下任教宗能以耶穌建立教會的原則更好地引領教會,將救恩的喜訊帶給那些還未認識祂的人。
亞洲是世界最大的洲陸,其中兩個國家──中國和印度──的人口超過十億,在福傳上一定有更高的優次。況且,亞洲可能是最少人認識福音的地區。
不過,福音與亞洲有著深厚淵源。耶穌、宗徒和童貞瑪利亞都是亞洲人。教會最初幾個世紀在亞洲(叙利亞、亞美尼亞、巴勒斯坦、波斯及阿富汗)把福音迅速傳播及紮根。
當時的亞洲基督徒使用敘利亞語作為禮儀語言,而且人數遠比歐洲的基督徒多。
今天,需要對話的主要宗教、我們需要建立關係的文化,以及需要解放的窮人與受壓迫者都在亞洲。
然而,亞洲仍然處於教會視線的邊緣,在教會體制內也未有充分的代表。來自亞洲的樞機祇有少數,而亞洲信眾的聲音甚少被聽見。事實上,亞洲(與非洲一起)代表著世界上急速發展的天主教徒團體,同時是最受壓迫的群體之一。
因此,我希望未來的教宗繼續在亞洲開闢新領域,尤其在中國,使亞洲得到應得的注意。
本篤十六世曾作出誠懇的嘗試,與中國政府對話,並向當地教會及人民表達特別的尊重。
正如香港的陳日君樞機過去所言,梵蒂岡官員並未有好好利用本篤為他們提供的機會。相反,他們以傳統的外交爭論作回應,隨之而來祇有可悲的後果。
我希望新教宗能像比約十二世一樣,徹底地降低教廷國務卿的重要性及功能。這些頭銜令一些不認識福音及教會的人,誤以為教會是世俗的政權,甚至是一個國家,並認為應該以世俗的方式相處。
教會亦必須大幅精簡其外交機關,因為這與耶穌的意願及教會的宗徒本質沒有任何關係。相反,卻製造了一大批基督徒團體完全不認識卻有權有勢的官僚。
中國政府在完全缺乏信任的情況下,繼續利用這含糊不清之處指控教會懷有政治目的。
當本篤退位成為國際頭條新聞後,中方官員就認為他是被醜聞打倒及壓垮了,因而他們宣揚教會祇是一個政治及經濟體,在世界舞台上可輸可贏。
為了對抗這種錯誤的見解,我希望下任教宗能夠廢除梵蒂岡銀行——若不可能的話,至少對它進行改革,使之不再像過去三十年一樣令基督徒蒙羞。
教會必須像梵蒂岡銀行一樣,成為一間玻璃室,沒有秘密,也沒有為天主子民帶來恥辱的東西。
如果這事真的實現了,下任教宗一定是真正屬於天主的人,一位相信天主的人,讓世界各地不同信仰與文化的人們清楚看見。
他肯定是一位非常正直、誠懇、憑良心行事,毫無政治及宗教計謀的人。教會需要一位單純的人,重視單純的真理甚於神職榮譽。
這樣的人將是知名學者及國際傳媒難以瞭解的人,他亦完全不理會政治、經濟或文化上有權勢者的意見。
我希望如此一個人,像耶穌一樣重視窮人多於富人,受壓迫者多於有特權者,卑微者多於尊貴者。希望他是一位有能力並願意為和平及正義而戰的人,與眾多仍然生活在政治與經濟壓迫下飽受痛苦與憤怒的人們分憂。
下任教宗需要尊重女性,重視她們的貢獻,並推動她們在教會內有更多的參與。他必須有好朋友,以及忠誠可靠的合作夥伴。他一定要避開世上的糾葛,同時要求他的樞機們也要這樣做。
最後,我希望下任教宗可以像本篤十六世在退位一事上,激勵更多人的忠誠及謙遜:減少個人的角色,放大教會的真正首牧——耶穌的角色。
取自:天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