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善心敢言 阿根廷民眾憶述軼事
(天美社訊/天亞社編輯)六十歲的胡斯托(O. Justo)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弗洛雷斯區聖若瑟堂旁邊的休息處行乞。這裡離教宗方濟的出生地不遠。
喬治.馬里奧.貝戈格理奧樞機(Jorge Mario Bergoglio)以往經常路過這裡,從公交車站走來,或從附近的地鐵站出來,他總會停下來與胡斯托打招呼、祝福他後,給他一些零錢。
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失去雙腿的胡斯托說:「他經常給我一些東西......有時候給我一百披索(二十美元)。」
貝戈格理奧樞機三月十三日膺選教宗前,領導布宜諾斯艾利斯總教區十五年,有關他的好人好事遍及首都的每個角落。當地居民視教宗方濟為一位樸實、以公共交通工具代步、關心窮人和挑戰政權的牧者。
他在教會內冒起,可以歸功於他的性格,以及能記住名字和相貌的良好記憶力。
耶穌會阿根廷副省會長阿蓋爾神(A. Aguerre)說:「他有驚人的記憶力。你只要告訴他一次自己的生日,他就會記得。」
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總教區,教宗方濟採納了「教會屬於街區」的觀點,在貧民區設立小堂和傳教點,並派遣修生為教友服務。
他經常就來自鄰國的移民勞工所遭受的待遇、被誘騙進行賣淫的人,以及墮胎、同性婚姻等社會議題和不公義發聲。
克里斯蒂娜(Cristina F. de Kirchner)二OO七年承繼其丈夫基什內爾(N. Kirchner)擔任阿國總統,貝戈格理奧樞機曾批評兩人執政的方式。他宣稱,兩人組織贊助人團體,卻沒有消除貧窮;兩位總統因此不前往主教座堂參加重要禮儀,而改往其他聖堂。
天主教雜誌《標準》(El Criterio)總監普瓦里耶(J. M. Poirier)曾多次訪問這位牧者。他說:「樞機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是一位與政府政見相左的人物,受到貧窮者和反對派所愛戴。但基本上,他是一位牧者和政治人物。」
普瓦里耶續說:「貝戈格理奧樞機在紀律和服從方面有很高要求。他又自認為是聖依納爵.羅耀拉(著作)的權威解釋者,因而受到非議。(耶穌會士中)有一半喜歡他,但另一半卻不願與他扯上關係。」
阿根廷宗座天主教大學校董卡斯泰利(G. Castelli)說,新教宗「常能做到心口如一」。他又視關心總堂區的神父為優先工作。
他有一部專為神父而設的手提電話,他們可於每天上午一個小時內致電。卡斯泰利說:「他很關注神父們,在這麼大的總教區是一件難事。」
教會內很多人都談論貝戈格理奧樞機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時的行政技巧。
普瓦里耶說:「他不(像教宗本篤一樣)是一位知識分子,而是一位具有卓越政治和行政能力的管理人才。」
他說,教宗方濟喜愛到貧民區而不涉足上流社會。他從不外出用膳或參加派對。他自己做飯、閱讀大量書刊。他特別喜歡拉丁美洲的文學作品和俄羅斯陀思妥耶夫斯基(F. Dostoyevsky)的小說。他不會使用電腦和電子郵件,但會在他支持的聖羅倫索足球隊作賽時收聽電台廣播。
弗洛雷斯區是一個勞動階層的社區。貝戈格理奧樞機原定於聖枝主日到聖若瑟堂主持彌撒。
七十二歲的堂區教友桑切斯(Z. Sanchez)說,平常在彌撒後,「教友會在外面等候。他會逐一祝福他們,和他們說說話」,然後才乘公車離開。
對於貝戈格理奧樞機要離開阿根廷,負起更重大的使命,聖若瑟堂的教友百感交集。七十三歲的科恩(G. Koen)說:「當他認識了你,他就一輩子都會記得你。但不幸地,我們不得不與全世界分享他了。」